国内造出超低功耗电池保护芯片
整体功耗仅为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还能极大延长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记者日前从高新区了解到,合肥双创再结硕果,该区联睿微电子公司自主研发出超低功耗锂电池保护芯片,还将实现百万量产。此外,随着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智库集聚区的成立,合肥双创也将注入更多活力。
自主研发可穿戴芯片
据介绍,经过20个月的研发攻坚,合肥联睿的超低功耗锂电池保护芯片目前已经量产。该芯片专门为可穿戴手环、手表中的小容量锂电池设计,整体功耗为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能极大延长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
据了解,合肥联睿是2015年6月在合肥注册成立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专注可穿戴芯片及物联网无线通信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在华颖基金及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投资方支持下发展迅速,目前已拥有合肥、上海及台湾研发团队。据了解,小米手环产品出品商安徽华米科技公司采购了100万颗该型号芯片,这将带动智能硬件生态圈更多上下游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智库集聚增双创实力
合肥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的同时,也在不断注入新的能量。3月18日,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智库集聚区正式揭牌。据介绍,智库集聚区的成立,将推动智库专家与工业设计、产业研发有机融合,提升研发设计人员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
基于智库集聚区,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将打造智库产业基地,集聚一群高端智库专家。据介绍,智库基地将发挥智库与高校的“芯片”作用,让智库产业专家、教授更容易创立公司,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和生产力,从而在合肥打造出一条“智库+”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一直致力于石墨烯研发的聚碳复材发现,传统锂离子电池都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在负极性能相似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因此,聚碳复材研究人员想到了在电池上采用新的能源材料石墨烯。其实验表明,通过在正负极材料中添加石墨烯,一是作为导电剂,二是作为负极电极嵌锂材料,在降低电池内阻的同时,可以达到实现高倍率快充快放和大幅提高电池循环寿命以及提升电池耐受高低温的性能的作用。
石墨烯电池取得了革命性成功的同时,聚碳复材石墨烯量子电池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研发成果。近日,聚碳复材首席科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殿龙教授在石墨烯量子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他们发现自主研发的纳米石墨烯/LiFePO4电池在水溶液中具有超快充放电速度,在200C(3600/200=18秒)充放电倍率下,容量可保持理论容量的92%。这一倍率性能超过2009年MIT Ceder教授在Nature上报道的最快充放电速度(150 C下容量保持56%),同时也发现比同等条件下有机电解液的充放电速度快约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