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带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电池技术发展带来曙光
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但因为使用铅酸蓄电池,始终未能得以大规模应用。
不过,锂电池技术的进展,为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据介绍,低成本、高安全、大容量、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突破点。
因电池材料问题,锂电池的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长期以来,锂电池一般采用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但钴酸锂的价格高昂,安全性和输出功率密度也很低,锂离子电池未能在电动车领域得以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纯电动车一直在使用铅酸蓄电池,混合动力车辆在使用镍氢电池。
由于难于合成出电化学性能良好的锰酸锂材料,十多年来动力锂电池的研制始终未能取得进展。然而,随着近年来锰酸锂技术的逐步成熟,车辆用锂电池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有关专家介绍说,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的热稳定性好,耐过充电,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优越。
为了研制出适合电动车的动力锂电池,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合成方法,所合成的锰酸锂材料不仅具有十分优越的循环充放电稳定性,热稳定性也良好。
而近年来锂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正不断得到提高,容量更大、质量更轻、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锂电池不断地被推向市场。
而随着锂电池技术的突破,我国电动车产业也正在兴起。专家介绍说,过去,我国电动汽车研究基本处于实验室阶段,“九五”国家电动汽车攻关主要由大学和研究机构承担,虽然有两家大汽车集团也参与了项目,但只有一家企业坚持到了最后。
“十五”、“十一五”情况则完全不同,“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次提出“整车牵头”的原则,即在整车开发上,必须体现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合作方式,以汽车生产企业为背景,鼓励中小型企业共同参与,联合攻关,要求主要零部件课题申请必须联合整车承担单位共同上报。
今年的动力锂电池国际论坛上,记者看到,许多民营企业也热情高涨,希望在产业大发展之际分到一杯羹。
仍须在关键环节发力
我国的是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而兴起的。虽然这些年的技术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我国还处于受制于人的状况。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动力锂电池的发展,仍须走好最后一公里。
例如,动力锂电池所用隔离膜仍待进一步突破。目前,我国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各厂家大多依赖于国外进口,其售价甚至占了生产成本的20%以上。专家介绍说,锂离子电池所用隔离膜并不是什么贵重材料,只是我国迄今在规模化生产方面的技术仍未过关。如果这一技术难点得以解决,我国锂离子蓄电池的生产成本还能大幅度下降。
据悉,锂离子电池所用隔离膜将比氢燃料电池所用隔离膜容易解决。目前在国内,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也在积极进行锂电池隔离膜方面的研究。
此外,从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几乎与国外处于大致相同的起跑线,但是从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方面来说,我国与国外却还有较大差距。
专家呼吁,电动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高度集成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尽管政府投入不足,但可以运用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杠杆引导其他资金进入电动汽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