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锂电池可以解决汽车能源问题吗?
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杂志子刊《科学报道》(Sci.Report)刊发了复旦大学教授吴宇平课题组的一项重磅研究成果。这项关于水溶液锂电池体系的最新研究,可将锂电池性能提高80%。只需充电10秒即可行驶400公里,这种电池成本低廉,安全不易爆炸。
吴宇平课题组13日向记者展示了这种锂电池体系。一片薄薄的金属锂,被特制的复合膜紧密包裹,将其置于pH值呈中性的水溶液中,与中传统的正极材料尖晶石锰酸锂组装,即可制成平均充电电压为4.2V、放电电压为4.0V的新型水锂电,这一成果大大突破了水溶液的理论分解电压1.23V。
据透露,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有机电解质动力锂离子电池。在大型的储能系统中,传统锂电池成本高,对生产条件要求高,并且由于有机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也是目前电能汽车这样的新能源产品得不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阻碍。
吴宇平课题组的这项成果对发展新型的低成本、易大规模生产、安全环保的蓄电池体系提供了可能。据称,新型的水锂电采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阻燃性增强,使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烫发热,安全性能高;用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制成复合膜,能将电池的能量损耗降到5%以下。
据估计,如果将这种电池用于手机,同样大小的电池至少能将手机通话时间延长一倍,成本则不足原有的一半;用于汽车同样如此,对环境构成的污染也比现有锂电池小得多。
吴宇平说,美国能源研究所已“瞄”上这项研究,希望与他达成合作意向。但他更希望能与国内有前瞻性的企业合作。他表示,“新型水锂电在生活中可具体应用到各方各面,希望水锂电的突破能够最终使消费者对安全放心、对成本接受,解决目前全球踌躇不前的电动汽车产业。”
万向与A123将就该项收购进行交割,预计将于近期完成。至此,这场历时五个多月的收购案终于接近尾声。万向称,收购完成后,万向将持续为A123提供资金支持,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A123公司工程和制造能力,促使其继续保持核心业务的增长。
2012年3月,A123公司因电池召回事件,经营陷入困顿。此时万向提出投资动议,之后经多次协商,双方于2012年8月16日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不久,因A123无法满足协议规定的相应条件,取得后续投资,故于10月向美国破产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并先后引出美国江森自控、德国西门子、日本N E C等企业参与竞标。2012年12月8日,万向在A123公司破产拍卖中以2.566亿美元价格击败美国江森自控和日本N E C的联合竞标,成功拍下该公司除政府及军工业务外的所有资产。
A123公司是处在新兴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分析认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确立万向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利于万向构建起“中国投资、美国运营、全球市场、创新技术、提升中国”的全面国际化发展平台,在更高的起点上形成全球化的清洁能源产业优势。
万向称,万向集团将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研发和制造能力,同时结合A123公司的团队和技术优势,加强双方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和技术的大幅提升,加快推动产业化发展进程,共同拓展全球战略市场。
A123公司于200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 IT )成立,并于200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是美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池制造商。该公司技术面向的产品领域为下一代交通运输、电网储能和消费应用产品。作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的标杆性企业。还与美国通用、菲斯克、德国宝马以及中国上汽集团等主流汽车厂商建立了供应合同关系。由于A123公司得到美国政府大量资助,这成为美国当地有声音要求政府阻止万向收购A123的原因,担心中国获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产。
近期的《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了中国的对外投资情况。根据官方统计数字,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尽管如此,中国还远未达到购买世界的水平。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的对外投资数额均超过中国。据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传统基金会统计,自2005年,尽管中国向美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但占美国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尚不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