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锂电发展应以光伏产业为鉴?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2 12:59    点击量:

市场不只是题材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都知道,锂电池已经广泛应用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设备,有很广阔的市场。

  而作为投资者,我们注意到:锂电相关的上市公司今年以来的走势千差万别,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资本市场的启示

  今年初,以新能源概念为题材,整个A股市场号称有56家锂电相关企业起来了一波可观的行情。而后来,有的公司一蹶不振,走势一波低于一波;有的直到现在依然高高在上,涨幅翻倍有余。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态度。让我们以几家公司为例来进行分析。

  德赛电池——年初股价最低在17.35元,年内最高价出现在9月份为40.10元。它的主营业务99%为电池制造和销售,非常集中。8月份,伴随美国苹果公司股价创出历史新高, 沪深股市苹果概念股整体走强,其中德赛电池21日收报涨停。根据其中报,在国际经济整体下滑的背景下,该企业业绩仍然比去年同期增长20%。加之近三年一直坚持分红,所以受到包括国信、中原、平安、华创等多家券商的强烈推荐。而以基金为主的多达62家机构投资者都持有不少筹码,且筹码集中度环比有所提高。它能够走出强劲的行情是不奇怪的。

  杉杉股份——年初股价最低在10.78元,年内最高价出现在3月份为15.02元。

  随后一波比一波走低,最近竟然创出9.85的年内新低。究其原因,该公司主业并不分散,基本上是服装和锂电材料各占半壁江山。根据其半年报,上半年锂电池材料业务共实现销售收入75775.9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7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702万元,同比减少9.14%,主要系正极材料前驱体业务净利润下降较大所致。

  而其总体利润中,很大比例为投资收益,所以就其主业看,业绩是下滑的。虽然如此,仍有以基金为主的30家机构投资者二季度成为其股东,说明对它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南洋科技——年初股价最低在14.90元,年内最高价出现在4月份为22.52元,之后走势一路下滑,最近又回到了年初低点附近。中期业绩比去年同期下降35%,已预告1~9月业绩为-30~0%。实际上,它的节能新材料业务是与光伏背膜,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81%。所以,目前还只能算是节能“概念”股。以基金为主的机构作为股东保持在5、6家。如果公司新产品推出进度低于预期,则可能概念都够不上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投资者的真金白银不是乱抛的,谁货真价实、 谁有发展前景,都会心中有数、区别对待。

 光伏产业的惨痛教训

  让我们看看新能源产业的另一位“大哥”——光伏产业的近况。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太阳能和多晶硅板块走势低迷,只要看看南玻、横店东磁、天威保变、超日太阳就可见一斑了。其根本原因是国内近几年对于太阳能产业一轰而上,造成严重产能过剩。

  再加之欧盟就德国多家光伏电池组件企业所提出的对华双反调查申请要进行表决,不啻于雪上加霜。国内光伏企业有人士统计,若欧盟作出不利裁决,将导致超过七成中国相关企业倒闭,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超过30~50万人同时失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海外的光伏产品价值358亿美元,其中欧盟就占到60%,涉及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目前与欧盟的协商谈判虽然在进行中,但并不顺利。而整个行业所受到的重创已经在某些企业反映出来。8月8日,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前十大太阳能公司的债务累计已经达到175亿美元,整个行业接近破产边缘。MaximGroup特别指出,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破产的可能性最大。

  2012年上半年,随着风能、太阳能等细分领域的持续低迷,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已呈现大幅降温。上半年我国清洁能源行业仅披露融资案例3起,融资总额为2870万美元,数量和金额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81%以及95%,出现大幅下滑。资本市场方面,根据中投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共有5家清洁能源行业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累计融资金额为9980万美元,数量和金额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7%以及65%,融资规模大幅下滑。

  中国国内的创业投资行业及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有这样的通病,就是不问青红皂白,只要什么地方有利润就一窝蜂地上,短时间必然形成产品过剩。不仅是光伏产业,其他新兴产业如风能发电、LED照明等,也出现了类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