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需求爆发有待储能等三大新领域
关于锂电池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消息报道不断出现,性能上的提升、技术的突破、制造工艺体系的完善将推动我国成为锂电池强国。那么,目前国内外锂电池的发展处于一个什么状态?锂电池将有哪些用武之地?决定锂电池未来应用之路的关键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进行了专访。
锂电池能耐越来越大用武之地也越来越多
问:近日,出现了许多锂电池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的新闻,这从一个角度,是否说明将成为电子产品中所用电池的主流?
刘彦龙:是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电源的唯一选择。从电池本身来说,传统的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对环境有着不利的影响,如铅酸电池行业产生铅、酸雾及废酸等污染物。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世界各国都开始对铅酸电池生产加以限制或治理,我国在去年公布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就是要防止铅蓄电池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为电池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问:这个结构调整和电池产业升级是不是锂离子电池?它有什么优势?
刘彦龙:锂离子电池诞生和商品化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电池性能而言,锂电池较镍镉或镍氢电池具有高电压、循环寿命长、结构稳定、无记忆效应、成本低廉等优势,比如,一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工作电压为3.7V(平均值),相当于3个串联的镍镉或镍氢电池;比能量(能量密度,指单位质量储能多少)也大,按目前普遍的150Wh/Kg,是镍氢电池的2倍、铅酸电池的4倍,更重要的是从环保角度来说,锂电池几乎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环境友好,总的来看,锂电池已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电源的最佳选择,也是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重要选择,是最有前景的储能和移动电源。当然,铅酸蓄电池也有自身的优势,短时间内在汽车、电动自行车、通信等领域仍占有统治地位,未来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新技术的开发。
问:电子产品特别是移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对移动电源和储能设备需求越来越大,您觉得未来锂电池在哪些领域最能大显身手?
刘彦龙:锂离子电池最初仅应用于高端摄像机、手机,现在已完全占据两者的电池市场。可以说,只要是需要储能的电子产品都可以用上锂电池,根据应用又可分便携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前者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动力电池包括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动工具等领域。
**负极材料比较固定,新产品需经市场检验**
6.随着钛酸锂、硅系等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的突破,未来负极材料的发展空间如何?
张小飞:负极材料是配套的,材料的选择方面相对比较固定,关键还是在正极材料上,如果材料非常好,那么它一定有一定的代价,像石墨烯啊,代价是比较大的,所以需要考虑到综合性能体现。
7.新能源政策已经将钛酸锂列入补贴范围,是否会对其有大的推动呢?
张小飞:新能源政策虽然已经进行了补贴,并不意味着该材料具有非常的优势,还需要经过市场考验。
负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占比15%-20%,2012年负极材料出货量约2.8吨,目前涉及企业数约50家,主要上市公司有中国宝安(控股贝特瑞)和杉杉股份、众和股份等。
池终端应用
**消费电子领域难拉动锂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
8.未来消费类锂电企业众多,比如上市公司有德赛电池、欣旺达等,未来是否还有空间?
张小飞:3C产品分很多种,比如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每个领域的前三位企业都还是有一定空间的,但是对于有些领域,其进入门槛较高,进入的代价也相对较高。
9.穿戴产品、智能手机等新产品推出,对国内消费类锂电池企业是否能受益?
张小飞:穿戴产品、google眼镜、电子烟等新产品是在不断的出现,但在技术、安全性方面要求比较高,只有做得好的才能进入这些领域。
10.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是否有带动锂电需求爆发增长的可能?
张小飞:我认为该领域没有可能。首先,这些产品对锂电的需求量不大;其次,这些领域的新产品推出,本身还需要经过一个市场适应期;但是随着新产品的推出,会吸引很多企业进去。
**电动工具领域,涉足企业较多**
11.在电动工具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
张小飞:电动工具领域的进入的企业已经够多了,电动工具用锂电池的进入门槛也不高,属于常规类的,大家都能做,短期内也不会有很多新型工具出来,即使出来新型的工具也需要也经过一段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