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锂电池隔膜国产化需刺激产业信心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1 14:44    点击量:

锂电池在现代节能环保产业中应用广泛,如的锂电池储能装置。正是由于广阔的市场前景,从业公司逐渐增多。我国锂电池市场虽说繁荣,但电池隔膜技术的不足,严重影响本土产业壮大,核心技术待突破。

  锂电池有四大关键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和隔膜,前三类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而隔膜的国产化进程刚刚开始,此类产品约占锂电池制造成本的1%-20%。

  目前,中国国内掀起了一波电池隔膜投资的热潮。从已投产和拟在建项目来看,隔膜项目所用的技术路线包括干法、湿法和电纺工艺,产品类型包括单层聚乙烯(PE),单层聚丙烯(PP),以及聚酰胺(PI)薄膜等。但令人忧虑的是,2011年底,中国国内已投产企业宣布隔膜的产能为3.6亿平方/年,但业内估计产量仅为4000万平方米,仅占当年宣布产能的11%。纵使2015年国内隔膜总产能达到12亿平方米,但实际产量或只有15%-20%之间,即为1.8亿-2.4亿平方米/年。

  与此同时,由于隔膜的技术含量高并且主要技术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国产隔膜在产品质量上与国外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表示,目前,由于各锂电池企业成本的压力,以及随着国产隔膜质量的不断提高,几乎所有的锂电池企业都在试着导入国产隔膜,但一些质量要求非常高的电池以及关系到企业最核心利益的电池,大部分用的还是进口隔膜,高端隔膜市场大部分被国外隔膜巨头垄断。

  据悉,我国目前进口隔膜在1.2亿平方米左右,所占比例已经有前几年的75%下降为50%左右,但进口隔膜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国产隔膜,国产隔膜的市场规模大约为8亿元左右,并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面对国产隔膜市场的不利现状,政策对电池隔膜行业的倾斜力度也不断加大。国家工信部出台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和《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均将作为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给予支持,同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力推动,使得相关的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获得发展机遇;10月31日,财政部公示了2013年拟支持的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名单,其中涉及电池方面的项目均为隔膜项目,种种举措有力提振了国内隔膜企业的市场信心。

  未来,电池隔膜行业的发展依赖于锂电池的需求变化,未来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隔膜产品的市场空间有望得到提升。国内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能力突破,将造就我国隔膜行业发展的新格局。

近年来,全球市场对需求年均增长超过20%。2009年世界锂产品消费量约4万吨(锂化学产品和锂精矿折算成金属锂),其中80%是以锂化学产品形态消费于各个应用领域,20%是以锂矿物形态消费于合金、陶瓷和玻璃等行业。锂资源在各领域的消费呈不同幅度的增长,将实现从“工业味精”向“能源金属”的转变。

  现已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军事等领域。可以预见,未来巨大的应用空间,将会对锂资源产生巨大的需求。但是发展迅速的锂电池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笔者经过调研总结出关于锂电池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大点:

  1.战略定位不准。说起锂电池,传统的观念往往想到,其实电动汽车只是锂电池应用领域的一部分。锂电池广泛应用于通信电源,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智能电网等兆瓦级储能电站等领域,而不只是电动汽车的部件,其科研规划也不应只放在科技部的电动汽车规划下面,而应单列。

  2.管理体制不清。当前生产锂电池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行业混乱,恶性竞争严重。缺乏归口管理部门,包括在工信部中也没有确定由哪个司局管理。

  3.标准体系缺失。甚至可以说还没有锂电池行业标准。现在锂电池生产企业纯粹按用户要求设计产品,规格五花八门,形状有圆有方。一套模具成本几十万,标准未出,企业观望,不能提速发展。很多模具只使用一次,造成极大浪费。检测项目不合理,检测费用高。

  总结: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我国锂电池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良性健康发展,成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笔者认为锂电池产业的前景还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