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锂电池能引领新的产业革命?别不信看专家怎么说
单体500安时的动力锂电池组装,充一次电可以运营400公里,可以让一辆载满乘客的大巴车以正常时速从北京开到石家庄。在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下,北京神州巨电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并生产出中国独有的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让纯电动大巴成为减霾生力军。
谈及新能源产业,神州巨电总裁王晓功认为,锂电汽车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难得的一次历史,未来动力就如同今天的石油一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
作为国内新能源电池领域的领军者,神州巨电研发生产的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的卓越性能突破了目前纯电动大巴市场化面临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两个瓶颈,对推动中国纯电动大巴车产业化及治理城市雾霾具有显著意义。
环境问题倒逼产业变革
如何定义当今世界新能源的发展,王晓功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已超过300亿吨。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发展新能源对中国而言,比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更为迫切。
为了加快新能源发展的步伐,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国际能源署在全球能源展望年报中表示,中国在能源消费方面将超过美国。报告预计,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将在二十年内增长一倍。
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早在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到2011年形成50万辆等新能源汽车产能。但实际上,2011年的产量还不到1万辆。2012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都提出了销售2万至3万辆的电动汽车目标,也根本没有达到。
尽管全球各汽车大国均纷纷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应用,但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普遍仅占汽车整体销量的极少份额。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约17600万辆,同比增长了37.9%,其中纯电动销售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销售3038辆。减掉城市公交车后,包含外资品牌在国内的总销量仅2000辆左右。
敏锐眼光开创“新产业”
2001年,在美国学习工作十多年的王晓功回国,开始主持一项留学人员创业基金项目,希望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工作十五年以上,并已在各行各业获得巨大成功的行业领袖引进回国工作,让他们将各自拥有的先进技术落户到中国的各产业链条中。朋友打趣说他总爱做一些本该由政府来操心的事,他说“我必须要勇于承担!”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引发的新一轮金融风暴,各国纷纷寻求能源安全战略措施,就在这时,王晓功敏锐地发现纯电动汽车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
王晓功调查发现,当时中国有规模的300多家池厂中,95%以上是从通信手机小安时能量电池制造起家的,而单体大容量电池的制造和应用,当时还没有一家企业涉足,抢占先机,无疑有利于尽快打开局面、融入市场。
“作为动力之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目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王晓功说。
神州巨电的技术团队自2003年即开始承担单体大容量锂电池的研发。同年,引进新型锌空电池到中国,并在当年国产化,并于当年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2007年,神州巨电开始组织策划并创建了世界第一条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产业化基地交钥匙工程,成功地实现了科技项目产业化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