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众厂商立足建设电池厂,谁将引领未来市场发展?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2 18:25    点击量:

 叫板特斯拉:三星33亿美元扩充锂电池业务

  三星SDI已同意以33亿美元收购显示器电子材料公司Cheil Industries Inc,交易将以换股方式进行。三星SDI希望能借助后者的电子供应链扩大其旗下的锂电池业务。

  三星SDI为韩国三星集团子公司,三星集团持有SDI公司20.4%股份。

  报道称,Cheil Industries公司的投资者,每持有一股该公司的股份,就将获得0.44股三星SDI公司的股份。三星SDI表示,如果获得股东认可,该协议将于7月1日生效。

  三星集团此举是为了在可充电电池方面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增强该集团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使用领域的控制力。

  戴姆勒收购两电池公司 扩产锂电池

  4月1日,戴姆勒公司宣布,将从合作伙伴赢创工业集团(Evonik)手中收购两家合资电池制造商所有股权,目前这两家公司为戴姆勒和赢创共同持股。

  戴姆勒准备收购Li-Tec电池制造公司(Li-Tec Battery GmbH)50.1%股权,以及Deutsche ACCUmotive公司10%股权。完成收购之后,戴姆勒将成为这两家电池制造商的唯一股东。该举动被视为戴姆勒扩产锂离子电池的前期工作。不过戴姆勒和赢创未公布此次交易的金额和时间细节。

  Li-Tec公司总部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卡门茨县(Kamenz),最初于2006年由赢创工业公司创立,是一家锂离子电池开发与制造商。2008年戴姆勒集团入股Li-Tec,目前该公司与赢创在Li-Tec公司中的股比分别为49.9%与50.1%。

  Deutsche ACCUmotive公司则于2009年成立,位于德国基希海姆/特克(Kirchheim/Teck)。该公司曾为Smart提供电池。

松下沉默特斯拉千兆电池厂存争议:难敌比亚迪?

  美国知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最新刊登署名文章指出,特斯拉汽车即将兴建的超级电池工厂——“千兆工厂”计划可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但其中也存在相当的隐忧。比如一旦市场需求不及特斯拉先前预期,这一“千兆工厂”将面临生产设备使用率严重不足的问题,那么特斯拉希望通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而促成“廉价电动车”量产的承诺也就沦落为“一纸空谈”。

  前不久戴姆勒曾表示,因全球电动车的整体需求持续疲软,计划在Li-Tec推行开支削减措施,引发赢创担忧。

 数据显示,2013年特斯拉共售出超过2.2万辆电动汽车,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该公司预计今年的出货量达3.5万辆,目前的出货数据距离50万辆的目标还有巨大距离。

  事实上,《巴伦周刊》于去年6月就指出:“特斯拉必须在2016年之前显著降低电池成本,否则届时公司计划推出的廉价型汽车的目标将根本无法实现。”

  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设立了50万辆的销售目标,当然有自己的逻辑——如果电池成本下降,毛利率必然提升,整车的价格也随之跟着下降,廉价型电动车一旦得以推广,那么电动车市场的“瓶颈”就会打开,届时50万辆的销售目标自然不是问题。

  除了《巴伦周刊》提及的“销售数量必须达标”外,马斯克的“千兆工厂”计划本身也遭到了质疑。美国媒体分析指出,电池制造主要是机器设备的制造和生产,而电动车的制造却主要体现在组装上。后者牵扯到的是人力问题,因此升级换代比较容易,投入培训资金即可实现;而前者的升级换代就“难得多”,一旦需要购入新设备,那么原有的设备就只能当“废铜烂铁”卖掉了。

  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电池技术的发展会突飞猛进,很可能不到2020年,技术已经攀上“新台阶”,而特斯拉“千兆工厂”的投入建设期就长达3至5年,一旦工厂成型,再想做变化绝非轻而易举。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