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由市场主导: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锂电池?
因素一:价格成本 占比25%
尽管很多企业和消费者最先回避的就是价格问题,但下定决心购买新能源汽车之后,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关键因素恰恰就是价格。从一个侧面来说,定价策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走势。老百姓也有一句形象的话,“有多少钱,办多大事。”任何一个品牌都无法做到对消费者价格区间的全覆盖。有低端,必然有高端,有价格敏感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必然也有对价格没那么关注的消费者。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对于是有一个心理区间的,有的可能是10万以内,有的回到10-20万区间,但无论哪个区间,这个价格与同等次的汽油车相比,必须是有竞争力的,在各个方面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而不是沦为一款“骗补贴”的产品。除了购买价格外,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使用成本,虽然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大大低于汽油车,但是其中仍有很多看不见的“成本冰山”,包括维修、锂电池更换、置换成本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维修成本,由于电动车保有量低,其零配件的生产,更换的成本显然较高,特别是一些进口合资车型,如果采用进口配件,耗费时间更长,更为昂贵。而且一旦发生碰撞或因为其他人为因素,造成锂电池故障,需要更换锂电池时,目前来看,价格是不可控的,甚至高到保险难以承担的地步。一旦选择更贵的保险,又为消费者增添了不少负担。此外,就是二手车残值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我们很难预料,5年、10年后,锂电池及电动车的发展未来,一旦锂电池电量大大提升,成本下降,我们购买的电动车残值将大大降低,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尚不可知,但肯定低于同等次的汽油车,这些都应计入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之中。
因素二:解决充电 占比20%
对于选购电动车来说,最大的前提就是能解决充电问题,如果充电问题解决不了,电动车购买就无从谈起。从目前来看,解决充电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适用于拥有固定车位的车主,可以安装固定式私人充电桩;另一种是暂时没有固定车位的,需要借用公共充电桩或4S店的充电桩。无论是哪种解决充电模式,目前在北京,都有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有固定车位的车主来说,主要难度集中在与物业、电网之间的协调上,虽然北京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物业予以配合,但物业也有种种理由,特别是老旧小区,设计电路容量等问题,目前成功者寥寥,成为了困住电动车发展的最后一里路。而对于没有固定车位的消费者来说,则是“充电难,难于上青天”了,根据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管理服务平台的信息显示,1000个公用充电桩目前已选址的,不超过三分之一,而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还有多个分属环卫、供电等不同部门,难以投入使用。唯一可用的北理工充电站、清华园充电站等还需收取停车费等。那些企图依靠公用充电桩的消费者,目前仍然只有“望桩兴叹”。我们也充分理解推进充电桩建设的难度,需要政府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但能否进一步加快进度,充分利用高校、政府部门、供电所、大型停车场等公用资源,先行建设一批公用充电桩,为消费者提振信心。而对于电动车销售商来说,能否提供一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呢,在消费者购买之前,先由经销商和服务商共同出面,与物业、电力等部门进行协商,确定充电桩安装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报价,安装好充电桩之后,再进入电动汽车的购买流程,从而给予消费者更加便利的消费体验。
因素三:服务水平 占比10%
在互联网时代,服务和消费者体验是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是对于电动汽车,这一新产品,如何建立涵盖选车、用车、修车、理赔、置换等全流程的服务链条,是车企需要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笔者参加了几次车展和展会,一些电动汽车的销售还停留在发传单和配置表的阶段,这已经不适用于互联网的时代,在网络上,车的性能数据没有秘密,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销售顾问,能解决问题的专业型顾问。在选车阶段,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好的购买建议;购买完成后,会为消费者量身定制金融和保险服务方案,协助完成各种手续;车辆遇到问题后,能够第一时间接通电话,派车救援,确定维修方案,提供代步车服务;定期与消费者交流用车体验和技巧,对于消费者的建议及时反馈给长假;协助通知保养时间,安排车辆保养等等。要提供这些服务,可能需要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撑,但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这并非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电动汽车销售企业需要真正的将提供服务作为最强的营销手段,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