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笑到最后还是将被赶超?日本电池技术到底有多强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4 22:37    点击量:

2012年2月,我国工信部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将新增正极材料产能4.5万吨/年,将组织开发包含高效率、大容量、长寿命、安全性能能的镍钴锰三元系电池正极材料。

  不过截至目前,高端三元材料生产技术主要集中在日韩企业中。一些知名电池厂商从2010年就开始全面使用三元材料。

  有资料称,日本的三元材料电池性能甚至已接近于。能得到的青睐,也证明了日本厂商提供的三元材料具备高品质。

  从供应角度来看,日亚化学、韩国L&F、比利时UMICORE这三家公司是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供应商,2012年上述3家企业市场份额合计为36%。

  国内三元材料生产从2005年左右起步,截至目前也已出现了10家左右规模企业,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不少企业长期与日韩电池企业保持上下游合作关系,也有企业获得美国3M公司授权代工,总体而言,这些企业在三元材料技术制造和应用领域方面仍面临较大的局限,几乎没有产品面向动力电池领域,难与日韩企业正面对抗。

  最近一则新闻显示,中国企业终于也开始涉足动力电池领域。再生资源龙头企业格林美近日公告称,该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现金5298.2万元收购清美化学株式会社、长濑产业株式会社、上海信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清美通达锂能59%的股权。

  而清美通达锂能研发的重点方向就包括三元正极材料。而公司高管不久前曾透露,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已在进行中,并且看好三元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锂电池技术研发现状分析 日本能否笑到最后?

  车载二次电池相关技术已成为热门。其背景是,世界各国纷纷都在强化二氧化碳排放规定。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ZEV(零排放车辆)法案、欧洲的二氧化碳法案、中国的环境法规今后都将更为严格。

  作为应对排放规定的有效措施,大型汽车厂商对混合动力车(HEV)和纯电动汽车(EV)等电动车辆寄予厚望,各公司都在拼命推进开发。以前表现不积极的大型汽车厂商今后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不仅如此,如果不及时应对这一系列的环境法案,甚至可能会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例如,美国ZEV法案此前的对象汽车厂商为美国的通用汽车(GM)、福特汽车、克莱斯勒(现为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以及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汽车6家公司。但从2018年开始,大众、宝马、戴姆勒、马自达、现代集团也将成为适用对象。这些后来追加的对象企业今后自然也会加快电动车辆的开发。

  多种多样的电动车辆

  电动车辆可以根据采用的技术分成几类。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EV(纯电动汽车)。HEV自丰田1997年推出普锐斯以来已经过去了15年多,现在进入了普及期。丰田绝对是该领域的龙头老大,而本田也颇具竞争力。美国厂商中,福特在大力推进HEV的开发,但与日本厂商还相距甚远。HEV的市场渗透率在电动车辆中也非常高,今后欧洲厂商也将积极开发HEV.

  再来回顾一下EV的市场动向,EV在2012年以前市场评价较低,日产的LEAF(聆风)和三菱的i-MiEV一直在苦苦支撑。原因是无法解决续航距离短、充电时间长、价格又过高的课题。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