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池行业走向到底何去何从?还看各巨头如何筹划布局
“对于电池企业来说,进入张北示范工程的意义是巨大的,尽管不一定盈利,但企业都是削尖脑袋往里钻。”曾经为普能世纪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现任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俞振华对记者表示。
“张北示范工程所创造的价值不仅限于项目本身,更表现于它在新能源储能领域的示范作用和战略意义。”南都电源储能事业部项目经理于建华认为,一期工程的成功中标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合同已正式签署。
对于张北示范工程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来小康表示,“现在没到明确下结论的时候。哪种技术好,哪种差,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这几种电池都有它的应用空间,我们之所以选它,一是它具备示范运行的基本条件,二是它有改进空间。” 来小康强调,“它是示范工程,从纯粹商业角度考虑是不行的,但是我们要对各种基本主流的储能技术进行评价,要在现场真正运行的时候考量效果,世界上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都希望通过示范来进行信息反馈,从而引导技术发展,我们也想以此告诉厂家,技术还有什么缺陷,和我们需要的还有多大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蔡国雄也一再强调,张北项目只是一个示范工程,“哪种电池入选,可能对该电池厂家是个鼓励,未来有多大程度的展开,还需要多方面检验。”
谁是未来的主流?
电池技术在国家储能示范项目中被认可,很可能代表其在未来市场上的主流地位。而在化学储能领域,目前处于主流地位的大致是三类,即铅酸电池、锂电池和液流电池。
赛迪顾问投资战略咨询中心总经理吴辉对记者表示,“铅酸电池可能要用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但被锂电替换是必然的。短期来看,锂电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也是未来这几年电池的主流。不过,铅酸电池肯定不会消失,在某些传统领域还是很大的市场,在和基站上,锂电的替代率没有达到10%。至少未来铅酸电池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它自己也在做技术进步。”
主营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铅酸、锂离子、镍氢等动力电池的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也同样看好铅酸电池的发展,他表示,2012年铅蓄电池在储能领域的产值达到53亿元,其他电池为7亿元,考虑到铅蓄电池的性价比和推广技术成熟度都更高,且安全性好、回收率高,与锂电池、镍氢电池等电池产品相比还是有很多优势。
不过,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罗焕塔还是认为,在储能领域,锂电池是主流地位,“对于未来的大型储能上,肯定会有一两种技术主导,不会出现太多,中小型储能领域可能会以锂电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