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资本提前炒热了市场吗?新一轮整合热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5 20:44    点击量:

多因素叠加 新一轮整合热潮涌动

  记者梳理近来上市公司定增与并购公告发现,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开始暗流涌动,且正在成为企业间并购的主流。

  上游材料方面,雅化集团去年12月底曾宣布将以自筹资金3亿元向国内最大的基础锂盐生产企业之一四川国理锂材料有限公司增资,认购其新增股本中的4166.67万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4年4月,天齐锂业也发布公告,拟以1.22亿美元现金方式收购银河锂业国际100%股权,借此扩张锂加工版图。

  中游加工制造方面,2013年1月,万向集团宣布拟以2.5亿美元收购美国A123公司,作为公司电池战略的重要一步;而2014年3月,日本电气公司NEC又动用1亿美元收购万向集团A123系统公司能源解决方案业务部。

  下游方面的整合更是快速而高效。北汽从2013年9月开始,首先与韩国SK组建了合资电池企业,用于解决北汽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以及安全性能的问题;随后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进行改组,单独成立由集团直接领导的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月,北汽集团又与美国Atieva公司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北汽集团将认购Atieva公司全部股份的25.0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比亚迪也在今年6月和中科招商联合成立了15亿元的产业基金,为并购备足弹药。

  相关分析师对分析认为,我国锂电池产业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

  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厂商为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为锂离子电芯厂商提供原材料;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游企业为锂离子电芯厂商、锂离子电池模组厂商,电芯厂商使用上游电芯材料厂商提供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芯产品;

  模组厂商根据下游客户产品的不同性能、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锂离子电芯、不同的电源管理系统方案、不同的精密结构件、不同的制造工艺等进行锂离子电池模组的设计与生产。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下游应用包括传统数码领域、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

  2013年我国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生产企业数量总共有336家,比2012年增加21家(新增30家,退出9家)。2013年新增材料企业数量不如前几年,反映出锂电材料的投资增长趋缓,投资更多的流向中下游。

  与此同时,我国锂电池企业相对更为分散,2013年仅占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的29%,且前瞻性技术几乎空白,只能沦为加工厂。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电池上游材料和设备价格都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