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发展分析,我国能跟得上市场趋势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6 17:20
点击量:次
氢燃料电池产业包括车用氢燃料电池、便携式氢燃料电池、家用热电联供系统、氢能分布式电站、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研发检测等产业子环节。
车用氢燃料电池方面,车用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在乘用车、商用车、叉车三个方向。乘用车领域的氢燃料电池仍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主,各大汽车制造商不断开发并完善氢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形成了若干技术联盟。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更广泛,北美、欧洲、亚洲的政府部门都非常支持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和示范运行,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整体市场发展平稳。氢燃料电池在叉车领域的应用较广,替代原有的蓄电池,节省了充电时间和电池更换与充电的场地,同时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虽然氢燃料电池叉车的购置和改装成本较高,但是在叉车的生命周期内具有成本优势。
便携式氢燃料电池方面,便携式移动氢燃料电池具有离网运行、比普通电池更耐久、轻量化、快速充电、方便可靠、低成本等优点。可使用于小型家电、笔记本、手机及军事领域。目前家用热电联供系统燃料电池主要应用于亚洲和欧洲,主要是日本和德国。目前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多以大型电站为主,主要的燃料电池有: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磷酸类燃料电池(P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四种。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方面,核心技术被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和垄断,目前我国主要依赖进口。氢燃料电池最重要的部件为产生电能的部件——电池堆,由膜电极、双极板、密封材料、集流板及紧固件等组成,氢燃料电池中的辅助部件(BOP,包括热管理系统、空气处理系统、燃料处理系统)及电力转换与控制部件也比较重要。
目前,在我国装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中,大多采用国外电堆和技术,其比例估计达到70%以上。但在氢瓶、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和氢燃料电池集成等技术上实现了国产化,可使成本比进口同类产品降低50%至80%。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方面,欧美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大国研发水平较高、技术突破较早,在过去的几年内主导着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全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其中一半以上(53%)在加利福尼亚州登记,这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前沿阵地,日本以38%排名第二,欧洲则为9%。而在各制造商交付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占比方面,丰田占比最大,高达75%,其次是本田和现代,分别为13%和11%。当前主流车型有丰田Mirai、本田Clarity、现代Nexo等。国内在燃料电池乘用车方面,投入研发的主要企业是上汽集团,已完成前后四代氢燃料电池轿车的开发。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方面,北美和欧洲仍是主要市场,虽然市场不及乘用车大,但各国政府纷纷支持商用车的发展。国内在燃料电池商用车方面,主要有上汽、福田、宇通、安凯、中通等企业。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8年第11批)》,燃料电池车型有7款,包含5款客车和2款专用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与当前的纯电动车的差别主要在电源动力上,其他电机、控制系统等均可通用。电机和控制系统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核心组件,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电机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水平较弱。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电附件系统市场容量也较大,电附件包括电动制动真空泵、电动空压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空调及热管理系统等。
车用氢燃料电池方面,车用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在乘用车、商用车、叉车三个方向。乘用车领域的氢燃料电池仍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主,各大汽车制造商不断开发并完善氢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形成了若干技术联盟。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更广泛,北美、欧洲、亚洲的政府部门都非常支持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和示范运行,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整体市场发展平稳。氢燃料电池在叉车领域的应用较广,替代原有的蓄电池,节省了充电时间和电池更换与充电的场地,同时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虽然氢燃料电池叉车的购置和改装成本较高,但是在叉车的生命周期内具有成本优势。
便携式氢燃料电池方面,便携式移动氢燃料电池具有离网运行、比普通电池更耐久、轻量化、快速充电、方便可靠、低成本等优点。可使用于小型家电、笔记本、手机及军事领域。目前家用热电联供系统燃料电池主要应用于亚洲和欧洲,主要是日本和德国。目前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多以大型电站为主,主要的燃料电池有: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磷酸类燃料电池(P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四种。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方面,核心技术被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和垄断,目前我国主要依赖进口。氢燃料电池最重要的部件为产生电能的部件——电池堆,由膜电极、双极板、密封材料、集流板及紧固件等组成,氢燃料电池中的辅助部件(BOP,包括热管理系统、空气处理系统、燃料处理系统)及电力转换与控制部件也比较重要。
目前,在我国装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中,大多采用国外电堆和技术,其比例估计达到70%以上。但在氢瓶、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和氢燃料电池集成等技术上实现了国产化,可使成本比进口同类产品降低50%至80%。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方面,欧美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大国研发水平较高、技术突破较早,在过去的几年内主导着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全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其中一半以上(53%)在加利福尼亚州登记,这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前沿阵地,日本以38%排名第二,欧洲则为9%。而在各制造商交付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占比方面,丰田占比最大,高达75%,其次是本田和现代,分别为13%和11%。当前主流车型有丰田Mirai、本田Clarity、现代Nexo等。国内在燃料电池乘用车方面,投入研发的主要企业是上汽集团,已完成前后四代氢燃料电池轿车的开发。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方面,北美和欧洲仍是主要市场,虽然市场不及乘用车大,但各国政府纷纷支持商用车的发展。国内在燃料电池商用车方面,主要有上汽、福田、宇通、安凯、中通等企业。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8年第11批)》,燃料电池车型有7款,包含5款客车和2款专用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与当前的纯电动车的差别主要在电源动力上,其他电机、控制系统等均可通用。电机和控制系统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核心组件,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电机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水平较弱。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电附件系统市场容量也较大,电附件包括电动制动真空泵、电动空压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空调及热管理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