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在动力市场上的应用将超过数码产品吗?
据真锂研究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总量首次突破5,000万kWh,达到5,150.04万kWh,同比2012年增长34.93%,是2011年的1.93倍;而2011年~2013年锂电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9.05%,在全球经济总体上还处于低谷的时期,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亮丽的,没有几个产业能够做到这一点。从这方面来看可以认为,锂离子电池产业正迎来它发展的黄金时期。
虽然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3年市场占比高达62.77%,但市场占比以每年大约8~9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快速下降,预计2014年将会降至54%以下,而到2015年将肯定达不到一半。因此,从发展趋势上来判断,可以认为,锂电产业的未来不在消费类小电池市场。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锂离子电池在动力市场上的应用。
拉动锂离子电池产业高速成长的主要动力是交通工具电动化市场和工业&储能这两大动力电池市场,这个规律在几年前就已经明白无误地显示出来。以锂电池和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电动交通工具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占比从2011年的10.98%上升到2013年的22.22%,市场份额翻了一番有余;从绝对量看,需求总量由2011年的292.54万kWh飞速增长到2013年的1,144.34万kWh,上涨了291.17%。
工业&储能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占比从2011年的8.95%上升到2013年的15.01%,份额的涨幅超过了2/3;从绝对量看,需求总量由2011年的238.47万kWh增长到2013年的773.19万kWh,上涨了224.23%。当然,目前工业&储能市场的锂离子电池需求主要来自于电动工具,但其份额在显著下降中。在2013年工业&储能市场的锂离子电池需求总量中,电动工具市场占比61.65%,较2012年的71.16%有大幅下降。工业&储能市场中,发展快速最快的细分市场是移动基站电源市场,该市场的份额由2012年的不到10%快速提升到2013年的21%。
也因此,当看到中国一家零配件生产企业的老板发出这种不服输的高声断喝的时候,心中自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悸动。
中国需要这样的企业家,中国需要这种敢于挑战世界的精神与勇气。
不过,企业家精神只是一家企业成功的开始,但是却不是全部。中国的万向集团虽然收购了美国的电池生产商A123,以及电动车生产企业菲斯科,然而,万向集团就一定能够让菲斯科化腐朽为神奇吗?
菲斯科为什么失败?或者说,特斯拉为什么成功?只有找到了其中的原因,万向集团才能够真正找到了战胜特斯拉的模式与路径。
菲斯科与特斯拉公司都是来自美国的硅谷,两家公司生产的电动车也都具有豪车的特质,美国政府对两家公司也并无厚此薄彼之分,显然,菲斯科败于特斯拉是另外的因素在起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菲斯科在早期比特斯拉更加成功,菲斯科的电动车一时间受到市场瞩目,但是接连不断的事故让菲斯科的电动车遭受到市场的质疑,而电池供应商A123的垮台最终让菲斯科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
菲斯科从表面上来看,是先行者变成先烈的老套创业故事。但是其背后却是菲斯科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的缺陷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