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原材料需要哪些资源?有多少是你不知道的?
我们近期调研了西部资源,重点就转型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规划与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了交流。我们认为,西部资源转型战略坚决而完备,战术清晰而切合实际,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加上顶尖的技术团队,多个要素的有效结合将保证公司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高成功概率。未来随着收购事件的逐步落定,我们判断完备的战略及清晰的战术规划将使西部资源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题投资优选标的之一,维持“买入”评级。
战略上坚决看重锂电池,已有完备技术储备。西部资源转型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已公告的收购项目投入资金近40亿元,转型决心可谓坚决。在战略方向上,公司认为电池是产业链核心所在,甚至未来的竞争就是在抢电池,未来锂电池的水平将决定一个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现阶段公司已集结众多代表着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团队,包括以HUANG BIYING博士为主导的正极材料技术(子公司龙能科技已有材料外售)、以毛焕宇博士为主导的电芯及电池包技术。而恒通的长期合作方微宏动力则代表着依托于钛酸锂负极的快充技术的较高水平,基于微宏动力快充技术研发的恒通第二代产品充电1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到120~140公里。然而,尽管如此,上市公司整体上对电池技术仍持开发态度,并不会选择在单个技术路径上下绝对赌注。
战术上结合实际产业链由客车切入整车、整车切入电池。虽对锂电池战略性绝对看多,但认为在目前国内现状之下单纯做电池生存难度较大,因国内车厂仅把电池作为配件之一不予足够重视,从整车切入产业链是唯一出路。公司规划从终端整车逐步切入到电池等零部件环节,电池及相关材料公司在最初阶段将是轻资产经营模式。整车环节,公司规划由客车尤其是公交车切入产业链,并逐步推广至乘用车。公交车市场的运营是基础,既保证盈利来源又积累经验。区域规划上整体将是西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三点布局。
盈利预测更新:不考虑本次增发收购我们对上市公司2014~2016年的EPS预测为0.12、0.58及1.04元。若考虑本次增发收购,我们的盈利预测对应增发后11.87亿总股本全面摊薄的EPS调整为0.19、0.64及1.00元。
2008年比亚迪好运连连,巴菲特入股、F3DM拔得国产新能源车头筹、当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王传福明白这不是因为“电池大王”的光环,也不是因为“汽车新人”的身份,而是因为比亚迪扛起了“新能源”大旗。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放下。
先入为主的力量的确强大,当“旋风”席卷全球时,中国人想到的是比亚迪;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上汽,强调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后,在股市上表现最抢眼的不是上汽而是比亚迪。
但是,比亚迪主营业务是电池、手机部件和传统汽车,从营收结构上看距离"新能源概念股"相差很远。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增长,连续夺得世界产销量冠军,比亚迪却因实力不足、盲目扩张遭遇重大挫折,“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的豪言成为笑话。某些分析师研报里用“重视新能源车”作为比亚迪传统汽车业务下滑的借口,这就是拿新能源当遮羞布了,上汽、一汽、广汽、北汽哪家不自称重视新能源车?
“电池大王”还能为“大王”站台吗?
比亚迪的二次充电电池主要用于手机、电动工具及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主要客户包括三星、诺基亚、华为等手机生产厂商。
2008年以来,比亚迪充电电池业务一直处于滞涨状态。2008年销售额为62亿元,中间起起伏伏,到2013年仅为50亿元。
比亚迪电池板块不仅销量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一路下滑。根据比亚迪财务披露的分部业绩数据,2008年电池业务经营利润达到8.36亿元,2011年、2012年沦落到亏损1亿多,2013年才回复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