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内压是什么?为什么快充技术会造成电池安全隐患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国家财政补贴是落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手上,锂电企业没有拿到哪怕一分钱的补贴。这就意味着行业主导权是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手上,锂电企业只能被动地根据车企的意图来发展动力电池。
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产业化技术成熟、市场接受程度高、销量好的新能源汽车才是其研发重点。从当前情况看,纯电动汽车尽管技术基本成熟,但成本高、续航里程短、充电设施不便捷、安全性尚存疑问等因素使其市场接受程度较低。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较低、使用便捷、不存在续航问题,加上国家补贴力度不低,市场销量较好。这就使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当前的发展热点,对动力锂电的市场贡献有限,从而制约了锂电企业获利的可能性。对于锂电企业来说,动力锂电市场规模增速有限,而国家补贴也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锂电企业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其次,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不会放手动力电池。第一,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动力所在,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不掌握动力电池的绝对主导权的话,极其容易丧失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就如同现在的燃油汽车,引擎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上,我国车企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第二,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成本比重随着电池容量增加而增大,对于纯来说,动力电池的成本高达40%-50%。不管是从控制成本角度还是提高利润率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都会将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控制在自己旗下,而不是放任给企业。
第三,动力电池是新能源企业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反应技术实力的关键所在。在没有完全掌控动力电池生产之前,为了保证采购体系的稳定性,车企的动力电池采购商至少在两家以上,这就大大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核心技术泄露的可能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以上也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产业纷纷采用合资、并购等方式建立自己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原因所在,如北汽就联合韩国SK联合成立北电控动力锂电合资公司将在北京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而万向就收购美国的A123发展自有的动力电池技术。
再次,我国锂电企业竞争实力有限。我国锂电产业起步较晚,形成规模主要是在2000年之后,发展的重点还在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近几年开始加大在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方面的发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