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解液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能做成固态电池
尾部换电
杭州众泰出过尾部电池,这个更没法提了。
Model S 其实是可以换电的,90s 快速换电。当然,这个数字是理想情况……13 年特斯拉正式推出了这个技术,并且做了展示。不过鉴于所谓超级充电站还没建完,所以现在特斯拉的换电站基本上还只是在 Musk 的心中……
三、换电的问题和设想
换电没有标准的问题。确实,这就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换电模式,会在车企和电网之间出现一个第三方运营商。这个运营商既不属于车企也不属于电网,所以就需要有一套普适的标准,好把车企和电网连接起来……好吧,实际上是把自己和车企、电网连接起来。已经死翘翘的 Better Place 做的就是这个事情。
统一标准的好处也可以想而知,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产业进步,消费者方便,好处均多多。所以远见者、冒险者、专家学者纷纷投入其中,要对这个事情做出贡献。下图,就是一个学者为某企业设计的基于换电的商业模式:电池租赁、裸车销售。
统一标准这个事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手。一般来说,这个推手角色往往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企业联合和政府共同承担。而在目前,换电模式由于并不被车企太看重,所以传统的车企巨头并无强力推进者。电池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太靠近产业链上游,所以也很难主导。而指望电网更是与虎谋皮了。所以,第三方新兴运营商就成为了指望。
目前,在中国,国家电网其实是支持换电的(啊,不要打我脸)。不过,马上就陷入了能源垄断的口水仗。你既然供电,又想控制电池,你药店碧莲不?车企不干了,电池厂不干了,专家学者们也不干了……所以举步维艰。
而中国政府则态度暧昧,虽然想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但是到底谁是未来方向政府也拿不准。万一支持错了,则不仅仅是交学费的问题,还涉及到能源安全、汽车产业崛起等种种大层面的大问题。所以政府现在做了一个更二的事情:投入几百亿,但是投给无数的企业、学府、机构,指望这些机构能够在政府支持下脱颖而出,找到未来。但是几百亿看起来多,实际上分给这些机构后,每个机构能拿个几百万上千万都是跑关系有力的了。所以基本上可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
而上面那张图,就是这个企业的换电模式设想:制定几个规格的电池标准,联合车企生产合乎标准的车辆,联合电池厂生产合乎标准的电池。最关键的是,要在城区像加油站一样,5 公里一个换电站,覆盖整个城区。高速公路上也可以如此,服务站兼做换电站。
当然,说起来容易,涉及到运营、盈利等问题,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反正这应该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模式……或许想法很传统,但这是一个千万亿级别的产业,一个注定走向市场的产业,不赚钱,怎么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