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钠离子电池大规模投放储能市场会对锂电池造成冲击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5 09:46    点击量:
见惯了锂电池的大范围应用,如果改为推广使用钠离子电池,会带来什么样影响?眼下的新能源车,用户最大的“抱怨”就是充电麻烦和续航里程比较短,如果改为钠离子电池驱动,情况会明显好转吗?答案是肯定的。

如今,钠离子电池应用示范项目已在上海超碳中心落地,通过这个示范工程,今后将更加有利于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地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结合智能电网服务于百姓。未来3至5年内,钠离子的产业化能够大规模的实现,整个储能市场前景相当美好。

新模式储能与电网相结合

近日,由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科研人员倾力打造的“新型低成本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作为上海的独立原创知识产权最新成果,已经走入市场,预计产生的产业集群经济效益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这个项目的团队领衔人吴明红教授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她说:“目前市场上应用的电池各有长短。最常用的铅酸电池虽然成本低、技术成熟,但寿命短、不环保、维护频繁、回收成本高。同样,锂电池成本高且安全性能差,全钒液流电池的制造成本也很高,且也有安全隐患;还有高温钠硫电池,不仅安全性差,且能量密度也低。通过对市场竞争产品的分析,我们给新开发的钠离子电池作了定位,就是要低成本、安全、环境友好。”

据吴明红介绍,电是清洁能源的最终利用形式,也是效率最高的利用形式,我国目前电力消费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已达到21%。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电力消耗将大幅增加,而且集中在现有城市电网的一定区域中(小区内)。另一方面,现有城市电网空间不足,很难再次改造升级。因此,在电动汽车集中充电区域,会出现“用电荒”。上大开发的以钠离子储能为核心的储能微电网,它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能量源泉,结合电采暖等综合能源服务,打造增量配电网示范基地,旨在研究储能应用场景和能力、储能与电网的结合模式,逐步向存量网推广,形成能源利用的新模式,为能源互联网提供解决方案,助推能源革命。

拥有包括博士后、博士以及来自材料研发和储能电池研发等领域的一批专家,这个新型低成本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团队的愿景,一是致力新能源利用和并网,二是致力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三是形成本市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