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为什么铅蓄电池产业不被人看好?利用现有技术可大大减少铅蓄电池污染!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06 17:18    点击量:
"铅蓄电池不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性的产业,而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资源循环性的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在3月2日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天任代表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放管服改革、绿色智造、乡村振兴等方面,共提交了25份建议和议案。其中,有一份关于调整和取消电池消费税的建议,他已经连续提了四年。今年,他再次代表全行业发声,呼吁要尽快调整和取消电池消费税,促进中国电池工业高质量发展。

铅蓄电池不是"两高一资"

2005年,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电池联合发文,自2015年2月起对铅蓄电池征收4%的消费税,这让包括天能集团在内的广大铅蓄电池企业"叫苦不迭"。

张天任表示:"很多人认为铅蓄电池是'两高一资',这是一种误解。"

他说,铅蓄电池在产品设计环节,就相继导入绿色生态设计,替代原有的传统设计,从源头上进行把控,避免了电池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以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风险。如对环境有影响的含镉、含砷铅蓄电池被全面淘汰,污染物易外泄的开口式电池被阀控式密封新型电池所替代,各应用领域已基本配用防治污染物外泄的全密封、免维护、贫液式铅蓄电池,其塑料外壳有足够强度,只要合法规范贮存、运输和处置,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张天任介绍,废旧铅蓄电池具有极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是唯一可以高效循环利用资源的电池产品,也是所有的废物中资源回收可利用率最高的。发达国家回收再利用率达到98%以上,我国也已达到90%以上,部分采用先进装备和先进工艺的优势企业,铅回收率更是高达99%以上。与使用原生铅相比,使用再生铅制造铅蓄电池,既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也可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闭环式的绿色产业链,还可以降低电解冶炼造成的环境风险压力。近年来,部分大型电池企业纷纷开展废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非法收集处置是污染防治的重点

张天任坦承,从全产业链来看,目前铅蓄电池污染防治的重点已经从生产环节转移到了非法回收和再生环节。

2017年1月3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99号,简称99号文),确定对电器电子、汽车、铅蓄电池和包装物等4类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废电池。这为企业继续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履行生态文明社会责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张天任表示,99号文出台后,由于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发挥应有作用。我国每年有1.98亿只、重量超过500万吨的铅蓄电池报废,其中七成以上废铅蓄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

由于非法回收、冶炼商贩都是地下交易,偷税逃税,搅乱回收市场,抬高了回收价格,给有能力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的规范企业回收废铅蓄电池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全国有资质、上规模、专业化的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置企业不到30家,这些正规企业难以回收到足够的废旧铅蓄电池,普遍产能"吃不饱",开工率不足五成,经营压力巨大。

张天任认为,针对回收和冶炼环节存在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需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一方面应加快完善制度,制订相应的财税扶持政策,鼓励规范企业积极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构建"生产-消费-回收-再生"的闭环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重拳打击"地下产业链",彻底消灭污染源。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