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过于频繁,未充满就拔下来使用后继续冲,对电池损害大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5 14:24
点击量:次
我是无线电爱好者,总想对希奇的东西弄个究竟、自从有锂电池手机以来,开始对换下来的手机旧电池研究个明白,我有个常人没有的习气,也就是周围人说我的垃圾收藏家。我利用师生关系向学生们收集家中淘汰的旧电池,以及他们手机经销店淘汰的,少说共有一牛奶箱电池,我经过分类,剔除鼓包的、新的未拆包装的放一旁、开始用万用表测量各块电池的电压,再并接4V灯珠看电压降。
又开始对电池的构造及保护电路产生了兴趣,把鼓包电池和方便拆解的电池保护电路拆下来研究为什么会鼓包?通过万用表10k档测量,鼓包的电路板正反有漏电反通,我就拆了好多,总结了凡充电好存放一段时间不跑电,还是4V的电池电路板都不反通跑电。
我又开始拆鼓包电池,将外金属壳扒开,看里面是什么?原来锂离子的的粉末象淡红砖样粉末,有薄薄三层平薄在折叠式餐巾纸中(电容纸),在外层纸引一负极,对面锂离子粉末引一根正极,这样三层正极,经过每隔1.2V的串联后为3.7V然后灌了电解液,密封。电池气体有毒,不能随便乱拆。
我掌握了电池的构造原理,又开始研究保护集成电路装置,归总为两根桩头与手机桩头并联担负充电和放电功能,电池的正负极接保护电路。(其保护稳压集成电路就是限制充电电压,跟我拆解的汽车上LED灯保护原理一样:当稳压12VLED灯为12v时,输出必须是15v供电,当我微调电压升至17v时自动停电了,又降至15v时即亮)
电池的工作原理:当充电器以稳5V输入手机后,手机内自身稳压电路将确保工作状况下为4.2V的电压1A的电流向电池充电。我为了弄清充电原理在打开后盖的旧手机引出正负两线串接电流表和并上电压表,对手机充电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做研究发现:当电池自动关机状态后开始充电:f随着充电时间延长,电流表读数从1A开始下降到300mA时,三件都回温了,当三样都冷了,看电流表读数为0,充电器为5V、电池为准4V。
根据厂家电池说明书理论依据,电池约有五百次充放效应,实际上不管什么充电电池,它的充电原理就是一个电解和还原,这种化学反应次数多了,自然产生退变老化。多次反复对50%以上的电池充电不会有坏处,好处是每次的充电都不产生高温,对保护这三件有利无害,而且不算为一个循环周期。建议:常充电,电量达50%以上才能边充边用、也要平均一月有个自动停机后再充电的机会,不给已电化的锂离子有还原反应的机会,也容易产生疲劳极化,影响以后的电解反应速度。
另外,电池存储电量得益于电池当中的微观结构。现在大多用的都是锂电池,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说道:一般性的锂电池在理论上可以充电6000次,而在电池的使用过程当中,电池当中的微观结构由于正负离子的交换会被逐渐的破坏,而使储电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无法储电报废。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网上所流传的那个延长手机使用时间的方法。
在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小技巧:把手机包上保鲜膜后,放入冰箱冷冻数小时,可以使电池使用时间延长。
其实这个方法短时间来看效果还不错,但是它是以牺牲电池的整体寿命为代价的。因为冷冻能使电池内的电化学反应变慢,从而而使漏电减少,但是在整个冷冻过程当中,寒冷会使电池当中的微观结构遭到破坏,并且无法恢复。导致储电能力的大大下降。
所以说,将手机放入冰箱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而在平时,我们其实可以把一些不常用的应用删除,一些常用,但是会经常自动开启后台的可以在设置当中给禁用掉,以减少电量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