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三大趋势看锂电设备行业前景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8 11:36    点击量:
根据工信部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200万辆,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动力锂电池的需求提升,以及锂电设备的投资快速增长。
 
我们假设每GWh的动力锂电池产能对应的总投资约6亿元,其中设备投资占比65%,而国产设备占比到2020年有望提升到100%,则每GWh产能释放对应的国产设备投资约3.9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锂电设备规模约210亿元,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17%。
 
趋势一:整线化是客户的需求,也是行业规范的方向。
 
第一,整线设备解决方案能帮助动力电池企业缩短产能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提升设备生产的效率和良率,且有利于后续的设备升级。因此,诸多动力电池企业对整线设备解决方案的需求非常迫切。第二,锂电设备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采用“自主研发+外延并购”的方式进行产业链延伸,扩张产品类型,做大产值。
 
趋势二: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需求。
 
为减少动力电池研发与生产成本,发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回收等领域,只有制定合理的模块、规格、序列等标准,形成规模化生产,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为适应动力电池生产,锂电设备制造早期以非标定制为主,随着动力的电池制造环节的标准化,锂电设备未来有望出现全行业统一且规范的行业标准。
 
趋势三:全球化是市场对于设备厂商发展的要求。
 
国际上日韩在锂离子电池设备制造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设备精度高、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但国产设备相比于国外设备适应性强,性价比优势明显,除个别高端精密设备和控制技术,如涂布机测厚装置,基本采用进口产品外,国内厂商可以提供各类锂电生产的主要设备,且多种设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国际锂电巨头均开始大规模在国内布局,全球锂电池制造中心正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一些优质的锂电设备制造商率先转向全自动化控制、可实现大规模稳定生产的锂电池装备研发与制造,使国产锂电池装备向国际水平发展,使我国锂电池装备走向全球化。
 
看好具有全球竞争力、客户结构好的锂电设备龙头公司。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将维持高景气度,动力电池厂商处于大规模扩产周期,而锂电设备品质和工艺水平高低是决定动力锂电池品质的关键因素。
 
随着下游客户对动力电池稳定性、一致性和使用寿命的要求不断提高,锂电设备行业将出现“整线化、标准化、全球化”三大趋势。未来我们看好具有全球竞争力、客户结构好的锂电设备龙头公司,推荐关注星云股份、科恒股份、金银河、先导智能(机械覆盖)、赢合科技、新嘉拓(未上市)、正业科技、华自科技(预案中)、大族激光(机械覆盖)、北方华创、融捷股份、华金资本,以及新三板上的德普电气、善营股份、纳科诺尔、亿鑫丰、阿李股份、时代高科、联赢激光、瑞能股份等。
 
1. 锂离子电池全球市场规模2020年有望达到4500亿
 
1.1 动力锂电池的应用占比2020年有望达到70%
 
锂离子电池根据应用场景可分为动力、消费和储能三种。
 
传统的消费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3C类产品,2015年占全球各类锂电池出货量的62%,但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增加,消费类锂电池应用的占比逐年下降。
 
根据中国报告网的预测,我国动力锂电池在锂电池全部应用中的占比有望从2015年的34%上升至2020年的70%,动力电池将成为锂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此外,储能锂电池作为新兴应用场景也逐渐受到重视,预计市场占比从2015年的6%小幅上升至2020年的8%。
 
 
 
 
 
全球市场规模2020年有望达到4500亿。
 
2016年受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我国锂离子电池年产量飙升至78亿只,同比增长高达40%。全球锂离子市场规模近年稳定上升,2016年全球规模达2158亿元,2011-2016年复合增长率21%。预计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500亿元,其中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需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超过10万亿。2017年4月,工信部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200万辆,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
 
2014-2015年受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概念在市场上迅速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增长率均超过300%;2016年销售量达51万辆,同比增长率也高达53%。根据工信部规划的2020年我国新能源年销量目标(200万辆)估算, 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将在40%左右,维持高速增长趋势。
 
锂电自行车快速增长推动动力电池需求上升。
 
除汽车以外,我国锂电自行车产量也在迅速提升,2015年锂电自行车产量达350万辆,同比增长32%,2010-2015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0%。电动汽车、锂电自行车需求的迅速上升,使得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大幅上升,使之成为带动锂离子电池行业增长的主力。
 
 
 
1.3 消费锂离子电池的增量在VR、无人机和可穿戴设备
 
3C类产品发展减缓,导致消费类锂电池需求增速降低。
 
3C类产品在经历过发展的黄金阶段之后,智能手机产品等市场已趋近于饱和。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速,从2010年的高达76%,降低至2015年10%。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的估算,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5亿个,但同比增速仅2%,而到2019-2020年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VR、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增需求带动消费锂离子电池增长。
 
尽管传统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等发展减慢,近年来出现的多种新型产业增加了对消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如VR眼镜、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从2015年开始起步,市场规模正处于飞速扩张时期;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2017年VR行业规模将从2016年的约60亿元增长至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约140%;到2020年预计超过550亿元,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接近80%。而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报告,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也呈快速扩张趋势。
 
201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为36亿美元,同比增长率33%;到2020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长到约26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近50%。2012年发布的Google Glass,2014年发布的小米手环,2015年面市的苹果手表,相继将智能穿戴推向了风口浪尖。根据IDC的预测,2016-2020年,智能眼镜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0%左右,智能服装超过60%,智能手表接近30%。
 
 
 
 
 
1.4 新能源发电需要锂电储能的积极参与
 
储能是解决新能源风电、光伏间歇波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风力、光伏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储能技术可助风电厂平滑输出功率。近年来,政府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迅速扩大。根据国家能源局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目标210GW; 2017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4.4GW,光伏装机总量超过100GW。
 
风电、光伏发电的间歇波动性特征严重限制其并网能力,是导致我国弃风、弃光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2016年,我国弃风率高达17%,西部平均弃光率高达20%。而配置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削峰平谷”,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幅波动问题,为大规模并网创造条件。
 
 
 
锂离子电池储能是电化学储能的重要组成。
 
目前,大容量储能技术主要有机械储能(抽水储能、压缩空气、飞轮储能等),电磁储能(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等),以及电化学储能(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其中,抽水储能是最成熟、最经济的大容量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寿命长、运行费低等优点。在中国运营的储能项目中,抽水储能累计装机个数占比99.5%。但抽水储能必须有合适建造上下水库的地理条件,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且建设周期长。
 
锂离子电池储能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形式。
 
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响应时间短、能量密度大、灵活方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是抽水储能以外最主要的储能形式。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及预测,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将稳步上升。2016年累计装机量为255MW,到2020年,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将超过2000MW,2016-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70%。而锂离子电池储能占电化学储能已装机个数的66%,是最主要的电化学储能形式。
 
一生好运,独尊武神赵子龙!
 
百战不殆,当成功已成为一种习惯。
 
 
 
2. 锂电设备市场出现国产化趋势
 
2.1 国内锂电设备厂商已参与国际竞争,国产化优势明显
 
国际上,发展较早的日韩企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1990年,日本Kaido公司成功研发出第一台方形锂离子电池卷绕机,标志着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开始出现。1999年,韩国Koem公司开发出了锂离子电池卷绕机和装配机。至此之后,日韩在锂离子电池设备制造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设备精度高、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内锂电设备日渐成熟,部分设备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锂电设备制造从1998年开始起步,历经近20年的发展,已从进口设备主导发展为国内设备主导。目前,我国锂电设备的精度低于国外先进设备,部分设备稳定性还有提高空间;行业标准及相关的技术实施体系完善度还有待提升。但从技术层面来看,除个别高端精密设备和控制技术,如涂布机测厚装置,基本采用进口产品外,国内厂商可以提供各类锂电生产的主要设备,且多种设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国产设备相比于国外设备适应性强,性价比优势明显。
 
国外设备在电池型号变化方面局限较大,而国内的生产方式需要经常变换电池型号。锂离子电池设备制造是一个非标准化行业,设备功能需要根据客户生产工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相比于国外设备,国内设备厂商专门针对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工艺而研发制造,适应性更强。
 
而且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国内设备厂商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可能为客户降低损失。国内锂离子电池厂商目前使用的高端涂布机和卷绕机多是从日韩进口的设备,但国内设备企业的设备性能已接近日韩设备性能,且价格更优惠,服务更周到,预计未来将实现进口替代。搅拌设备国产率超过95%,活化分容检测设备的国产率已超过90%,更多是国内自身品牌的竞争。
 
2.2 目前国内锂电设备厂商的竞争格局分散
 
目前锂电设备厂商的国内竞争格局分散。
 
根据上海有色网(SMM)的报告,2016年国内锂电设备市场份额中,国外企业占比28%,国内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6家公司仅分掉25%的市场份额。分设备来看,卷绕机、辊压机、分切机、涂布机国内前三家企业集中度分别为65%、45%、65%、50%,我们认为当下的竞争格局分散。
 
 
 
我们认为龙头公司会逐步走向整线化。
 
早期的锂电设备厂商有两种发展思路。一种走整线化战略,以提供全生产线的设备为目标,典型公司有赢合科技(300457)、先导智能(300450)。另一种是走专业化战略,主要针对生产线上的某些工序开发产品,代表公司包括专注于涂布机的新嘉拓等。我们认为整线化战略是龙头公司的未来选择。
 
部分公司的锂电设备业务只是其业务之一,但是该业务助力业绩高速增长。比如覆盖了部分锂电前端设备的半导体龙头北方华创(002371),布局了锂矿锂盐、锂电设备、电池系统全产业链的融捷股份(002192),锂离子电池X光检测设备、液晶模组自动化设备双轮驱动增长的正业科技(3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