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燃料电池基础设施先行, 加氢站和氢气产业链受益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9 11:50    点击量:
燃料电池汽车由于能量密度高的优势被普遍认可将成为中国交通领域电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重载+高续航领域,而随着越来越多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燃料电池成本迅速下降,经济性逐渐显现,行业爆发就在最近两年。
 
加氢站和氢气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与普及的前提:
 
氢气:便捷地获得低成本的氢气成为燃料电池行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行业早期的采用氯碱工业副产氢加上气氢拖车运输可以解决需求;随着需求增加,天然气与煤炭制氢未来也将成为重要的过渡解决方案;而未来随着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逐渐下降,光伏+燃料电池反向制氢或高效电解水装置将成为主流,将大大改变整个能源结构。
 
目前氢气供应商区域性强,相对分割,未来随着氢气需求增加、氢气按照能源气体管理,大型能源巨头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届时氢将成为像现在的石油一样重要的大宗能源品。目前有氢气的企业主要是氯碱化工企业和焦化企业,如华昌化工、美锦能源、滨化股份等。
 
加氢站是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目前有大型公共加氢站和小型自制氢加氢站两种方案,而以前者为主,后者包括本田的SHS系统目前由于成本问题还未能普及。加氢站行业发展需要解决资金、法规、盈利模式三方面问题,目前都已经初步有了解决方案。
 
加氢站设备:目前国内2018年已经建设了35Mpa加氢站十几座,出货量超过20个站,70Mpa站也具备生产能力,设备方面,除部分核心零部件从国外进口外,基本都可以国产化。主要加氢站供应商包括富瑞氢能、华气厚普等, 加氢站建设运营的有上海氢枫等企业。
 
投资建议:
 
加氢站和氢气作为燃料电池产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我们认为加氢站及关键设备、加氢站运营、氢气都将成为巨大的市场,短期设备机会更大,长期看氢气市场规模惊人。相关公司方面,推荐年产5亿方焦化副产氢气的美锦能源、加氢站供应商厚普股份、国内加氢站主要供应商富瑞氢能(未上市),建议关注京城股份、滨化股份。
燃料电池整车制造也在快速发展,乘用车方面,上汽集团已完成前后四代氢燃料电池轿车的开发,上汽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在2015年车展亮相,宇通客车自2009年投入研究后,先后完成四代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升级,中通客车则在2017年1月下线了首款9米氢燃料电池客车。相比丰田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研发时间和投入,国内的燃料电池汽车企业想要做到规模量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
 
但我国有一句极其经典的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锂电池电动汽车在高补贴之下,已经打开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局面,燃料电池主要有三大优势,补贴支持稳定、新能源汽车认可度提升、续航与充电方便,随着锂电池电动汽车的补贴退坡,已经影响到了一些整车企业的业绩,而燃料电池汽车补贴的坚挺,也逐渐吸引着相关产业资本的介入。
 
投资逻辑看准技术先驱
 
不论实业投资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如何开疆拓土,资本市场的逻辑就明显与锂电池电动汽车炒作不同,锂电池电动汽车的题材炒作一直以业绩为焦点,因此锂电池电动汽车产业中,最苦的莫过于中游生产制造企业,由于技术门槛不高,不断遭到上游锂矿和下游整车企业侵蚀市场。
 
前后夹击的中游企业成为整个锂电池电动汽车产业中日子最艰难的企业,甚至出现了沃特玛、珠海银隆这样的企业。锂电池生产制造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快速扩充产能导致资金链发生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家提高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标准,让其部分产品不再符合补贴标准成为了“废品”,没有订单,更没有补贴。
 
补贴就如一剂强心针,让锂电池电动汽车产业爆发蓬勃生机的同时,也掩盖了诸多矛盾。而燃料电池汽车的炒作逻辑显然不同于锂电池电动汽车,补贴虽多却不好拿,因为技术门槛实在是高。作为一个颇具前景又注重技术实力的产业,中上游反而成为燃料电池汽车最值得关注的板块,作为产业链下游的整车企业,反而在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高门槛与高投入是整车企业望而怯步的原因之一,更多的还是因为双积分考核在即,锂电池电动汽车以其更成熟的运作模式成为企业们的首选,因此只有极少数整车企业像上汽那样,愿意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上,投入费用与时间。
 
燃料电池上游原材料基于技术和产品的不确定性,还存在一定的变数,燃料电池想要大规模应用,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能否以一个较低的成本制氢,目前制氢的主要方式是工业尾气+PSA、甲醇裂解、天然气裂解以及电解水等。其中成本最低的是工业尾气+PSA法,国内市场化效益最佳的是甲醇裂解,不论哪一种方式,都并非是稀有的上游原材料,尤其是工业尾气+PSA,更是在环保政策压力下,成为工业企业创收的新来源。
 
因此位于中上游的燃料电池研发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的配件供应商,成为燃料电池汽车能否走向商业化的成败核心,燃料电池成本由燃料电池堆、空气供给系统、氢气供给系统、冷却排水系统及电能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电池堆成本占比高达61%,电池堆中又以催化剂成本最高,占比近一半,因此电池堆的研究,成为燃料电池技术企业的首选。
 
 
目前国内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已经有不少企业能够生产电池堆,如大连新源动力等自主研发产品已有车企用于整车试验,国外企业也通过在国内合资建厂组装电堆为国内系统企业提供电堆。近期受到市场追捧的燃料电池概念股,多数是电池堆的制造企业,也是因为这一领域技术已经日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