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什么情况需要换?怎么能延长蓄电池寿命?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9 12:06
点击量:次
汽车蓄电池,可以说是汽车的第二个心脏。一旦蓄电池没电,那车子可没办法启动,只能叫救援电话了,汽车蓄电池3年换一次一般,但是有些不到三年就该换了,什么情况下改换呢?这几种种征兆帮你一看就知道是哪里的问题,省着手忙脚乱被别人瞎指挥,乱花冤枉钱!
如果在车辆启动自检过后,仪表盘上亮起一个类似“蓄电池”的警示灯,说明蓄电池是有问题的,这时最好尽快去汽车维修店检查或者更换蓄电池。
其次就是启动时的征兆,这有两个现象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第一个现象就是启动慢,启动很困难,如果不是冬季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了,因为冬季有可能是气温过低造成的启动迟缓;汽车启动是发出吱吱的异响,这种现象在冬季非常明显而到了天气转暖的时候吱吱声就消失的话,很明显就是蓄电池放电能力变弱的现象。
夜间开车的时候,当你在等红绿灯或路边临时停车时,怠速时灯光变暗,但是你再行驶起来的话又会变亮,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这种现象就是汽车电瓶蓄电能力不足、性能明显下降造成的,如果不放心可以去4s店检查一下。
可以在外观上观察一下蓄电池的外观,如果遇到鼓包或上边有漏液痕迹,这是就不能犹豫了,立马更换才是上上策,另外一个就是观察蓄电池观察孔,免维护电池上都会有这种观察孔,用眼看一下,指示灯为绿色就说明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如果是黑色,行了,兄弟,换吧!
那我们平时怎么才能延长蓄电池寿命呢?说到汽车蓄电池的寿命,这个没有绝对,跟驾驶者的用车环境和习惯有很大关系,经常短距离行驶,几公里内的行驶里程,这样的行驶环境下电瓶的电量也是一直处于未满状态,时间长了对电瓶也是不好的。
汽车熄火后不要长时间使用电器设备,蓄电池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处于“干耗”状态,其电容量减少很可能造成车辆无法启动,并且过度放电对于汽车蓄电池本身有很大的损伤。熄火后拔掉外接设备,现在车用的外接设备越来越多,额外的用电设备本身就加大了蓄电池的负担。
大家不要长时间或频繁打火,每次启动发动机时,打火时间不宜超过3秒钟,若第一次发动机启动失败也不要频繁反复打火,应在15秒的间隔后再次打火。为了让电瓶保持最佳的性能,最好每隔半年去检测检测电瓶,看看蓄电能力如何。
不要随便给汽车更换比原蓄电池容量大的蓄电池。因为汽车发电机的发电量是固定的,如换了容量大的蓄电池,会使新蓄电池充不足电,汽车不能顺利启动,而且蓄电池长期亏电会缩短寿命,而且要定期清理电池正、负极上的灰尘及其它杂质,也可在蓄电池表面涂一层保护膜保持蓄电池表面的干净。
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无需充电,只需加氢,使用习惯上类似于普通燃油车,非常方便。丰田历经20年研发,实现量产的燃料电池汽车Mirai,其续航高达650km,加满气需要3分钟左右,速度与加油差不多,而其终端售价,在获得补贴后约为523.6万日元(约30.7万人民币),已经可以与锂电池电动车一较高下了。
虽然价格越发亲民,但燃料电池汽车起步比锂电池电动汽车要晚,而且其产业链比锂电池电动汽车更长,锂电池电动汽车的产业链已经基本打通,而燃料电池汽车则不一样,在国内还没有完善的产业链形成。在锂电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国家也通过基础设施和补贴政策促进锂电池电动汽车进入市场,已经落后的燃料电池汽车,除了要面临与锂电池汽车竞争市场份额的“同室操戈”,更尴尬于核心技术与配件被丰田等国外企业掌握。
以当下主流的氢燃料电池来说,电堆单元和储氢罐是最核心的两大部件,电堆单元就是那个“发电厂”,部件有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碳纸/碳布、催化剂等,质子交换膜的主要功能是传输质子,分隔反应气体以及电子绝缘,如此重要的部件仅美国和日本企业能够生产,国内还未能实现进口替代。另一个催化剂需要贵金属铂金,虽然通过技术手段使其使用量大幅降低,但铂金在全球储存稀少,也使得燃料电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国内企业对于燃料电池的开发,从电堆到发动机、动力系统,再应用到整车上,已经开始探索产业化,并且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测试和验证,如大洋电机的氢燃料电池业务初步完成布局,其合作车厂包括中通、东风特汽等,只是如何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降低燃料电池成本,成为燃料电池落后于锂电池的主要短板。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长、加氢快,驾乘感受优于电动汽车,无疑能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因此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虽然缓慢,却并未失去市场热度。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立、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远比锂电池陷入增加能量密度提升里程的瓶颈,要更为有创新看点。
产业政策逐渐偏向燃料电池
从过往政策就可以看到,燃料电池的政策倾斜正在加大,尤其是2018年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锂电池乘用车能量密度门槛要求,而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力度则保持不变,燃料电池汽车按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进行补贴,燃料电池客车和专用车采用定额补贴方式,是补贴力度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种类。
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战略,提出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关键材料及及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其次是燃料电池及电池堆整车性能逐步提升;再者是到2020实现1000辆、2025年实现5万辆、2030年实现1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同时到2025年基本完善制氢及加氢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