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缺液有什么症状,需要怎么做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3 10:16
点击量:次
蓄电池经常过充电,温度高才会使蓄电池缺水,这种情况只需要补充蒸馏水就可以。电瓶液其实就是硫酸加蒸馏水,使用中水会蒸发,造成电解液的浓度增高,所以要补充蒸馏水,如果在浓度低了的情况下就要补充电瓶液。
加液步骤如下:拆下外壳的八颗螺丝,可以看到铅酸蓄电池上边的塑料压条,压条出厂前用胶粘住了,小心用螺丝刀别下来;然后可以看到六个胶皮帽,小心打开用一次性注射器吸饱铅酸蓄电池补充液,一点一滴加入,注意不要溢出,硫酸有腐蚀性。快加满时,再抽出来一点。
有人这就坐不住了,“风云君你坐下”!宁德时代可是锂电池主流技术三元锂电一哥,2018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占有率高达42%。和奋起直追的二哥比亚迪在一起那可是甩其余国内一众锂电池厂家N条街。相反,天能和超威不过是传统的自行车和三轮车用铅酸电池的老大,连同骆驼股份(SH.601311)也就是汽车用铅酸电池的老大。但无一例外,按照市场主流观点,锂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是早晚的是,届时这三家怕是要被改口叫一声“先帝”了……
风云君的观点很简单:3-5年内谈替代并不现实。这是由二者的消费定位、电池安全特性、价格动态变化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用一句话来说:如果买预算有限的电动自行车,给我锂电池我也不敢用啊……先进如三星,两年前Note 7锂电池爆炸还引发全球召回,把一大坨锂电池放在风云君屁股下面,那真是……更何况,核心用户是那波消费升级的人群吗?
风云君在小半年内目睹了各行各业太多企业转型去做锂电池产业链配套,真金白银堆出的市场焦点背后,是锂电池全行业的春秋战国时代还远没有结束——各方都在一边蒙头憋大招,一边疯狂抢山头,最后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等到竞争格局逐步明朗,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又要和进入的外资PK,是不是还有一轮军备竞赛呢?五年后又会是什么格局呢?
接着想,可有哪家企业掌握了绝杀对手级的电池技术?万一这个技术真的出现了,但却不在当前领先企业手里呢?有哪家的产品价格能保持坚挺、继而有信心维持未来若干年的利润率?过剩产能叠加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伤害不可估量。
另外,往大里说,如果没有补贴,单靠新能源汽车自身的品质感能取悦多少挑剔的国内消费者?
……变量实在太多。
我们通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数据来分析一二:
2016年度百强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892.48亿元,同比增长33.2%。新一届百强中铅酸蓄电池企业30家,销售收入975.77亿元,占比33.7%;锂离子电池企业38家,销售收入1035.15亿元,占比35.7%……
2017年度百强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751.49亿元,同比增长29.7%。新一届百强中铅酸蓄电池企业21家,铅酸蓄电池销售收入978.67亿元,占比26.1%;锂离子电池企业40家,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1293亿元,占比34.5%。
可以看出,锂电池行业的总体增长要比铅酸电池行业快。但是另外一层信息同样值得关注:
其一,锂离子电池企业入围数目从2016年的38家增长到40家,数量上还在源源不断增加,红海红得越来越鲜艳了;
其二,在总销售收入小幅上涨的前提下,铅酸电池企业从30家骤降至21家,这显然表明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而天能和超威依旧分列前两位,销售收入也都超过了宁德时代。
锂电池行业落实到极少数公司或许还是看点颇多,但是风云君更喜欢确定性。1859年铅酸电池诞生以来,它的廉价、可靠与安全历经近160年的试验获得了充分肯定。
而另一反面,它长期以来为社会所诟病的污染问题通过生产工艺的提升和金属回收再利用可以得到完美解决。铅本身又相对容易回收,只要有利可图,不难看出仅从经济角度出发就足够吸引企业“变废为宝”、变污染为资源、拥抱循环经济。
这么看,铅酸电池优点持续,缺点也正在克服。
另外,中国又是铅酸电池最大的市场,今年5月15日批准发布、计划自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使得电动自行车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为全行业整个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攻城略地、业绩提升提供了极佳的外部环境。
所以,风云君认为这铅酸电池行业的两大龙头——天能和超威值得一看。目前这两家业绩稳定、股价也跌出了吸引力,加上也不缺行业内洗牌带来的成长性机会,风云君想,倘若这些“老古董”能专心主业而不要被汽车用锂动力电池带跑偏,同时注重股东回报,那它们在市场应该不会缺少关注。
二、财务及运营分析
1、成长性与业务介绍
首先,两家公司营收成长性均较好。虽然和2012年80%左右的增速比已经大幅放缓,但是二者分别于2014、2015年经历了增速低谷后已经逐步重回正轨,2017年天能同比增长25%,超威15%;而2018年上半年,天能同比增28%,超威32%,均颇有声势。
值得注意的是,超威时隔三年,增速重新压过天能。
再分来开看收入构成,二者收入主要均来自于铅酸动力电池。以2017年为例,天能的铅酸动力电池占到总收入的90%,其中电动自行车及三轮车占到总收入82%,特殊用途电池占8%。而超威的铅酸动力电池业务占到总收入的92%,其中电动自行车占到73%,电动车及特殊用途电动车电池占到18%。
而备受关注的锂离子电池领域,2017年天能的该项业务收入占比5%,以2012年起算CAGR达到92%;而超威该项业务占比仅为1%。
二者业务的另一大区别在于再生铅产品上。天能在2014年年报中追溯披露了2013年该业务收入2亿元,这是首次披露,到2017年已经增至15亿元,CAGR达到61%,占公司销售收入的6%,公司年处理产能达到40万吨。
而超威则缺少这块业务,直至2017年,超威才正式通过旗下超威电源收购扬州市华翔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切入铅回收业务。交易安排是以出售旗下子公司江苏超威39%股份并支付现金对价3000万元,换取扬州华翔61%股权。随后超威电源以2145万元对价出售当中10%股份,使得公司对扬州华翔的持股比例为51%。
另外,天能还有一些占比不高,但是体量也不小的其他业务,可能是酒店、地产之类的,2017年同比收缩近半。
2、业务重点——铅酸电池和锂电池业务分析
1) 铅酸电池方面,天能2017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而超威增速为17%。天能2014-17年当中,仅有2014年的增速低至1%,其余均较快,依次达到24%,16%,25%;而超威则2014年仍旧保持21%的增速,但是随后三年均大幅低于竞争对手,为1%,9%,17%,走出一条相对自然的复苏曲线。
此处需要提及的是,根据2015年超威年报披露,公司在铅酸电池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达到41.7%;考虑到当年天能披露的铅酸电池收入仅比超威低7%,再结合二者近年来该业务持续增长且比市场总体规模增长更快,所以判断两家加在一起市场占有率超过80%,达成双寡头格局。
这里有一个疑点:遭遇了行业内竞争加剧的影响,为何反映在财报上会是一前一后、分别位于不同财年?
风云君猜测如下:超威2013年年报首次出现了“市场占有率上升至38.3%,为行业第一”,显示公司过去几年增长势头极其迅猛,而这种市场占有率的提升靠什么呢?毫无疑问,价格战。要知道,天能可是2007年就上市了,而超威直到2010年才上市。超威要起势、2013年铅酸电池取得55%的增速(天能增37%),那总得来点儿猛药。
所以,2014年,超威率先发动价格战,继续抢占市场,一方面自身毛利率跌至前后几年间的底部,为9%,另一方面使得天能当年铅酸动力电池增速跌至1%。
那天能岂是吃素的?来吧,互相伤害啊!天能2015年跟进,又让超威当年的增长率跌至1%。
另外,往细里看,双方的市场策略也有所不同。从财报表述(最早追溯到2011年)来看,天能在电动自行车(三轮车)领域的客户主要为雅迪电动车,并没有列出其他“大牌”的加持;而超威则一口气列出了爱玛、雅迪、立马、比德文以及绿源在内的一级市场(向电动车制造商销售)豪华客户团。而且这一客户资源从2011年就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这显示出在一级市场上,超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