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电池容量检测仪,如何检测电池好坏?怎么区分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3 13:57
点击量:次
有句话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比如说我们今天用到的这个方法呢,就是用最简易的方法来检测电池的平衡性。借助数字万用表以及一根电炉丝,检测电池是否存在故障。
我们可以到五金店花几块钱买一根功率为3000W的电炉丝,当然电炉丝各种功率型号比较多,我们选功率比较大一点的,这样放电时间会短一点,检测速度会快一些。
电压51.5V,电量较满
首先我们将所要测量的电池将它串联起来,那今天这边这组电池呢是48伏28安的电池,在测量之前我们先把数字万用表调到直流200V,测量一下整组电池的电压。
我们找两个用于帮汽车电池用的大夹子固定电炉丝。一个夹子夹正极,另外一个夹子一端连电炉丝,是另外一段连电池的负极。
为了加快放电速度,我们将电炉丝的位置短一点,也不要太短,因为太短的话很容易将电炉丝烧断,这样反而起不到检测的效果 。我们可以很快的看到电炉丝因发热而发红。
放电时间20分钟左右,我们检测一下电池两端的总电压。我们知道12伏的电池,它的单块电池电压保护值10.5伏。也就说整组电池的欠压保护值为42伏。因为我们用这种电炉丝放电,它是不会自动断电的。所以当四块电池的总电压大约是42.5伏或者43伏左右,我们就开始测量每一块电池的单块电压。
如果整组电池的电压只有42伏,绝对会有其中一两块电池的电压低于10.5伏,这样对电池的伤害比较大,这样过度深放电会对电池造成不可逆转的一种伤害。
9.9V
经过检测,当整组电池的电压是43.7V的时候有一块电池电压只有9.9V,其他三块分别是:11.3V、11.6V以及10.9V。
这块电池电压还有11.6V
那个时候呢,我们的放电就可以结束了,可以把夹子拿掉。为什么呢?因为已经有一块电池远低于电池的欠压保护值,也就是说比10.5V还低了,说明这块电池是有问题的。
另外我们从另一个数据可以判断该组电池有问题。我们是可以用这组电池中电压最高的,减去电压最低的所得的差值,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0.3V以内,极限值0.5V。如果说超过0.5伏,那电池是有问题的。电池的性能越好,这个相差数值是越小的。而这一组电池中相差最大的竟然达到:11.6-9.9=1.7V。显然这组电池是有问题的,一定跑不远。
这种简单的方法呢谈成本是比较低的,因为电炉丝的话到处五金店都可以买到,还有这个放电时间,可能要比我们的电池容量检测仪还要快。它的缺点就是看不出每一块电池的放电时间,但是它检测经过这样放电检测,电池的平衡性还是完全可以参照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平衡性来判断电池是否有故障。
顺便提一下,上面测的这组电池是48V-28AH的电池,虽然是12V一个,但属于异形电池。用得相对比较少,价格比60V20AH高得多。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无形中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担心,让它陪伴我们的时间超过了任何人,对于手机,我们每天都要给他充电,总觉得他的电量很不够用。
那么有人就有疑惑: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就不能造出更高容量的电池,那么就不用每天去给手机充电了?
其实这可能是一种错觉,电池技术并非是停滞不前,而是在时刻更新着,从几年前的诺基亚到今天的安卓手机,硬件的提升,屏幕的变大,所消耗的电量也是成倍增加的。以前的诺基亚可以待机两天,今天的手机同样可以做到。考虑到耗电的增加,还能维持同样的使用时间,电池技术肯定是在不断提升的,只不过在这种技术上确实没有大的跨越。
2008年发售的诺基亚N85电池是1200mAh
2018年发售的苹果iPhone XS/Max是3174mAh
可以看到,今年的新款手机对比十年前的手机,电池容量只增长了1倍多而已。
与电池技术形成反差的是,十年来其他数码电子设备的运行内存和cpu则今夕不同往日了,毕竟半导体技术进步是非常快的。
以处理器(cpu)行业为例,英特尔公司的电脑处理器经常被网友戏称“挤牙膏”,因为其处理器每次更新换代对仅对性能进行小幅度的提升,倒是为英特尔鸣不平,因为对比各种智能设备的电池来说,英特尔真的算是厚道了。
尽管英特尔处理器性能每代提升不算大,但是多年来能效、工艺还是有长足进步的,如果说英特尔一直在吃老本,那可真是冤枉这家处理器厂商了。如今的四核奔腾处理器TDP功耗低至10W(以Pentium Sliver J5005),但是经过性能评测后,发现已经超过了10年前的Quad Q6600处理器了,后者TDP功耗105W,也就是仅用了10%的能耗性能就打平了。
类似的还有内存产品,还记得当年256MB都可以很流畅运行Windows xp吗,如今连手机的运行内存都是4GB起步了,而且当时的内存频率和能效也是远远比不上今天的。
锂电池技术性能的瓶颈,不仅影响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续航能力,在电动汽车行业可能是更为明显。
以上是续航排名靠前的几款电动车续航对比,可以看到,即使像特斯拉这样的行业大佬,续航里程也不过几百公里,电池技术的制约是毋庸置疑的。其实电动汽车未达到完全普及的程度,电池可以说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制造成本下不来,容量也上不去,这导致买车,充电都是一件头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