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磷酸铁锂电池,浅谈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与略势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6 15:39
点击量:次
自锂电池问世以来,围绕它的研究、开发工作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话题,今天我们就来来聊一聊以磷酸铁锂(LiFePO4)为正极材料的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的全名应是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这名字太长,简称为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它的性能特别适于作动力方面的应用,则在名称中加入”动力”两字,即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也有人把它称为”锂铁(LiFe)动力电池”。
新能源车,纯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动力电池
目前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LiCoO2、LiMn2O4、LiNiO2及LiFePO4。这些组成电池正极材料的金属元素中,钴(Co)最贵,并且存储量不多,镍(Ni)、锰(Mn)较便宜,而铁(Fe)最便宜。正极材料的价格也与这些金属的价格行情一致。因此,采用LiFePO4正极材料做成的锂离子电池应是最便宜的。
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的优势与略势
优势是安全性更好;更长的使用寿命;不含任何重金属和稀有金属(原材料成本低);无记忆效应;耐高温;可以轻松通过针刺实验。
略势是磷酸铁锂存在一些性能上的缺陷,如振实密度与压实密度低;低温性能较差;电池容量较小;同样的电池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重量更重体积更大;严重影响了电动车的续航。另外,磷酸铁锂电池报废后基本上不能回收再利用,没有可回收价值。
为何中国车企青睐磷酸铁锂电池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发展一直存在方向性争议---锰酸锂、三元锂、磷酸铁锂之争始终没有平息。但为何目前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使用的基本都是磷酸铁锂电池,仔细分析原因有三个。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保证使用安全可靠、性能稳定和成本低廉的动力电池。其中,安全可靠是首位的,没有安全就不会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特斯拉采用了三元锂电中最好的松下电池,也避免不了五周之内三次着火。
万幸的是,特斯拉先进的整车安全设计才没有引发人身伤亡,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整车安全设计方面,又有几家能达到特斯拉的水平?而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上有着先天的优势。
二、目前,锰酸锂和三元锂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尤其是三元锂,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设备,日韩行业龙头都已达到非常成熟稳定阶段。如果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坚持三元路线,恐怕我们还在追赶路上,就已经被国际巨头给扼杀了,更无从谈什么弯道超车。磷酸铁锂电池则不同。日韩企业基本没有涉足,国际主要竞争对手来自美国。
但中国与美国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随着万向集团收购了A123,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磷酸铁锂电池全球最高端的技术和工艺。只要加大投入固化这一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就完全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三、目前,全球镍、钴资源紧张,三元锂电的材料配方,无论是镍钴锰酸锂,还是镍钴铝酸锂,都离不开两种贵金属。其大量应用将导致市场价格暴涨,这两种金属在中国都很匮乏,中国钴的使用量90%以上都需要进口,这两种贵金属都有国际期货交易,价格不仅高且波动很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没有达到政策预期目标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价格居高不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占据新能源汽车成本近50%的动力锂电池价格居高不下。三元路线的结果,就是新能源汽车价格更高,要求政府的补贴也要更多,永远无法实现市场化推广。
磷酸铁锂材料厂商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量已由客车切换为乘用车,补贴政策导向及乘用车本身对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使得能量密度不够高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占比萎缩。同时,发展可期的储能领域短期难以起量。
为应对电池技术路线的切换,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进行两手准备,提升磷酸铁锂性能的同时,蓄力发展三元电池。
对于三元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磷酸铁锂电池能否收复乘用车失地的问题仍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一是提高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会否引发安全问题;二是补贴政策退出后,磷酸铁锂会否因为价格优势重新崛起。
沦为少数派
真锂研究的数据显示,2018年9月国内电动汽车市场锂电月装机量高达6.01GWh,与去年9月的3.18GWh相比,增幅高达88.9%。在这6.01GWh装机总量中,NCM三元电池为3.59GWh,占比59.8%;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2.35GWh,占比39.2%。
过去两年,磷酸铁锂一直稳居动力电池半壁江山。2016年,其在电动客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高达70%以上;虽受客车补贴退坡政策影响,2017年电动客车产销量下降,但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仍接近一半。
今年以来,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持续下滑。今年前三季度,电动汽车市场共实现锂电装机29.5GWh,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下降至37.8%。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则稳步上行,由2016年的20%上升至2017年的44.71%;至今年前三季度稳定在60%左右。
业界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量已经由客车切换至乘用车市场,补贴政策导向和乘用车本身对高能量密度的追求,导致能量密度不够高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占比萎缩,市场需求低迷。
这使得磷酸铁锂材料产能严重过剩、价格不断下跌。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磷酸铁锂材料的主流价格为6万-7万元/吨左右,相比于今年年初的9万-9.5万元/吨的价格下降了30%左右。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生产磷酸铁锂材料排名靠前的企业包括比亚迪、贝特瑞、湖南升华、安达科技、北大先行、斯特兰、德方纳米、重庆特瑞、国轩高科、烟台卓能等。这10家企业市场份额占比约85%,市场集中度高。
动力电池厂方面,根据真锂研究发布数据,2018年9月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电池厂商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占据市场份额为87.5%。
“有些电池厂或材料厂是磷酸铁锂和三元并行,但有些企业一直走磷酸铁锂路线,今年比较惨淡。”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以国轩高科为例,公司目前出货电池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真锂研究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轩高科的装机量为1.41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1.33GWh,占比超过90%。根据公司三季报,前三季度,国轩高科扣非净利润为4.01亿元,同比下降22.32%。对此,招商证券分析师指出,前三季度扣非业绩下滑原因之一是产品出货价同比下滑较大,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4.1%,未来业绩空间还要看三元电池的进展。
新三板企业安达科技主营业务为提供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10月15日,公司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挂牌股东净利润为6500万元-71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2.64%-48.27%。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厂商洗牌加剧,不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占比越来越高,排名靠后的企业分到市场份额越来越少。连头部企业都出现利润增速下滑,很多中小电池厂商面临着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院长罗焕塔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磷酸铁锂市场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和储能领域。但这两大市场能否挽回磷酸铁锂的颓势仍值得商榷。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认为,电动客车销量增速将逐步放缓。“客车市场总量稳定在24万辆左右。目前商用车中电动车产量超过10万量,整体比例超过40%。传统客车技术成熟、稳定,而电动客车还属于新产品,与传统客车之间稳定性方面存在差距。超过40%的占比实际上偏高,很大程度是补贴政策刺激产生的结果。未来电动客车的销售增速将逐步放缓。”
储能市场方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储能市场增速很快,未来将给磷酸铁锂材料带来新一波应用机会。但由于目前储能市场规模偏小,短期内难以起量。
受挫乘用车市场
对磷酸铁锂材料厂而言,最大困境在于客车市场销售增速放缓,而储能领域难以短期上量。同时,受制于磷酸铁锂电池本身能量密度的短板,无法抓住乘用车这一高速增长的市场。
真锂研究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在29.5GWh的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中,EV乘用车市场前3季度累计装机16.1GWh,占比达54.4%,排名第一。单看今年9月的数据,电动乘用车实现装机3.31GWh,比去年的总和还多,同比增长高达165.6%。
“以前是得电动客车者得天下,现在是得电动乘用车者得天下。”墨柯说。
今年前三季度,在电动乘用车16.06GWh的总装机量中,13.98GWh采用三元电池,占比约为87%;而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仅12%。“还有少数乘用车在用磷酸铁锂电池。比如,不追求高续航、用于城市通勤的乘用车,或者低速车。”天风证券分析师杨藻指出。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差距有多大?“目前磷酸铁锂单体电芯能量密度约在140-150Wh/kg,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约为110-120Wh/kg。而常见的三元电池单体电芯为200Wh/kg,系统能量密度约在140Wh/kg。”罗焕塔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为何高能量密度成为电池厂、车企竞逐的目标?一方面受补贴政策引导。根据2018年6月实施的补贴新政,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补贴门槛由2017年的90Wh/kg提升105Wh/kg,105(含)-120Wh/kg的车型按0.6倍补贴,120(含)-140Wh/kg的车型按1倍补贴,140(含)-160Wh/kg的车型按1.1倍补贴,160Wh/kg及以上的车型按1.2倍补贴。换言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乘用车只能拿到0.6倍或1倍的补贴,而三元电池一般而言至少能拿到1倍以上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