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燃料电池的优缺点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7 12:29    点击量:
燃料电池是类新型化学电池。氢气、氧气、甲烷等都可以成为它的原料。它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无污染、节约金属资源等优点,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这类电池必须用特殊的催化剂,而该类催化剂现在制造困难,价格昂贵,所以,这类电池还不能普及,仅能应用于人造卫星、太空站等高科技领域。我们运用已学过的原电池、电解池知识,在学校科技活动中,制作了可用于演示的所氢氧燃料电池,效果很好。
 
  主要特点
  1、产物是水,清洁环保;
 
  2、容易持续通氢气和氧气,产生持续电流;
 
  3、能量转换率较高,超过80%(普通燃烧能量转换率30%多);
 
  4、可以组合为燃料电池发电站,排放废弃物少,噪音低,绿色发电站。
 
  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
  1、清洁环保,产物是水。
 
  2、容易持续通氢气和氧气,产生持续电流。
 
  3、能量转换率较高,超过80%(普通燃烧能量转换率30%多)。
 
  4、可以组合为燃料电池发电站,排放废弃物少,噪音低,绿色发电站。
 
  氢氧燃料电池的缺点
  是输出电压较低,要持续不断供给反应物,排除生成物,附属设备较多,不容易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氢氧燃料电池
 
  组成结构
  以氢气作燃料、氧气作氧化剂的一类燃料电池。氢氧从外部通过管道输入电池进行电化学反应并输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的理论比能量达3600瓦·时/公斤。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一般为0.8~0.97伏,为了满足负载所需的工作电压,往往由几十个单体电池串联成电池组。
 
  为维持电池的正常运转,须持续供应氢和氧,及时排除反应产物(水)和废热。电池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氢氧供给分系统:航天器携带的氢和氧采用超临界液态贮存,可缩小贮罐体积,解决失重条件下气、液态的分离问题,但要求贮罐绝热性能好、耐低温、耐高压(氧罐为6兆帕、氢罐为3~3.5兆帕)。
 
  ②排水分系统:主要有动态排水和静态排水两种方式。前者把带有水蒸气的氢气循环输送到冷却装置,使水蒸气冷凝成水进行分离;后者依靠多孔纤维编织材料(如灯芯)将冷凝后的水吸附出来,又称灯芯排水。电池组排出的水经净化后可供航天员饮用或作冷却剂。
 
  ③排热分系统:电池组通过冷却剂(如乙二醇水溶液)循环,将废热带到辐射器向外排放,以维持电池组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④自动控制分系统:包括电池组工作压力、温度、排水与排气、电压、安全和冷却液循环等的控制与调节。所测量的参数传送到航天员座舱的显示器或由遥测设备发回地面。当电池组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份电池组供电。
 
  如何制作简易的氢氧燃料电池
  1、制作原理
 
  用多孔碳棒作燃料电池的正、负极,30%的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负极吸附氢气,正极吸附氧气。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上的氢放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的氧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 2H2 + 4OH-- 4e === 4H2O
 
  正极 O2 + 2H2O + 4e === 4OH-
 
  总反应 2H2 + O2 === 2H2O
 
  2、制作过程
 
  1)多孔碳棒的加工。将石墨碳棒放到酒精喷灯上加热除去其中的胶质,并淬火3~4次,即形成多孔碳棒,也就是多孔碳电极。
 
  2)把多孔碳电极、U形管、分液漏斗、橡皮塞按下图所示组装;再通过分液漏斗向U形管中注满氢氧化钾溶液,密闭。
 
  3)氢气、氧气的制备
 
  调节低压电源的电压到6伏,并把其正、负极分别与上图装置中的两个碳电极相连接;接通电源,电解氢氧化钾溶液制取氢气、氧气,且制得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去掉电源,下图所示装置就成为一只氢氧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由于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 另外,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故没有噪原料,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极少;声污染。由此可见,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燃料电池的优点
  燃料电池作为第四种发电方式的装置,与其他几种发电方式比较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优点:
 
  (1)燃料电池是通过燃料与氧化剂的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没有中间的能量转化环节,因而这种发电方式能量转化效率可高达50%。还可回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若把产生的余热再用于发电或供暖、供水等,综合考虑效率能达到80%。
 
  (2)燃料电池发电过程,机械部件很少,噪声低;化学反应的排出物主要是水蒸气等洁净的气体,不会污染环境。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燃料电池的这个优点尤其可贵。
 
  (3)燃料电池中所使用的燃料,既可是天然气、煤气和液化燃料,也可以是甲醇、沼气乃至木柴。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燃料用于燃料电池的发电系统,这可广开燃料来源途径,缓解能源紧张。
 
  (4)燃料电池从中断运转到再启动,输电能力回升速度快,并可在短时间内增加和减少电力输出。因此将这种发电系统与其他输电网连接使用最为有利,可随时补充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所需的部分电能。
 
  (5)燃料电池本身为一个“组合体”,所用部件可事先在工厂生产,然后组装;它的体积小,拆装都很方便,这可节省建电站的时间。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人们常用的普通电池有碱性干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燃料电池和普通电池相比,既有相似,又有很大的差异。它们有着相似的发电原理,在结构上都具有电解质,电极和正负极连接端子。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燃料电池不是一个储存电能的装置,实际上是一种发电装置,它所需的化学燃料也不储存于电池内部,而是从外部供应。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物燃料及氧化剂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电极,只要使电极在电解质中处于分隔状态,那么反应产物可同时连续不断地从电池排出,同时相应连续不断地输出电能和热能,这便利了燃料的补充,从而电池可以长时间甚至不间断地工作。人们之所以称它为燃料电池,只是由于在结构形式上与电池有某种类似:外特性像电池,随负荷的增加,它的输出电压下降。
 
  燃料电池实际上是一个化学反应器,它把燃料同氧化剂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它没有传统发电装置上的原动机驱动发电装置,也没有直接的燃烧过程。燃料和氧化剂从外部不断输入,它就能不断地输出电能。它的反应物通常是氢和氧等燃料,它的副产品一般是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燃料电池的工作不只靠电池本身,还需要燃料和氧化剂供应及反应产物排放等子系统与电池堆一起构成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多种燃料,包括氢气、碳、一氧化碳以及比较轻的碳氢化合物,氧化剂通常使用纯氧或空气。它的基本原理相当于电解反应的逆向反应,即水的合成反应。燃料及氧化剂在电池的阴极和阳极上借助催化剂的作用,电离成离子,由于离子能够通过二电极中间的电解质在电极间迁移,在阴电极、阳电极间形成电压。当电极同外部负载构成回路时,就可向外供电(发电)。图1是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图。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
  1、139年,英国科学家Grove 首先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原理性实。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2、1889年,L.Mond 和C.Langer 以铂黑为电催化剂,以钻孔的铂为电流收集器组装出燃料电池,当工作电流密度为3.5 mA /cm-2时电池的输出电压为0.73V.O这个研究已经很接近现代的燃料电池了。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3、20 世纪60 年代,燃料电池首次应用在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作为辅助电源,为人类登月球做出了积极贡献。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4、1959培根制造出能够工作的燃料电池,也就是一部燃料电池的5kW 的焊接机。同年,\Allis-Chalmers 公司也推出了第部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农用拖拉机。
 
  5、1973研究重点从航天转向地面发电装置,磷酸燃料电池( PAFC )、熔融碳酸盐电池( MCFC) 以及直接采用天然气、煤气和碳氢化合物作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作为电站或分散式电站相继问世。
 
  1973 年发生石油危机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人们研究了以净化重整气为燃料的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称为第一代燃料电池)以净化煤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称为第二代燃料电池)还有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燃料电池(SOFC,称为第三代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993 年,加拿大Ballard 电力公司展示了一辆零排放、最高时速为72km/ h、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为动力的公交车[2],引发了全球性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研究开发热潮。
 
  6、目前在PEMFC 向商业化迈进的过程中,氢源问题异常突出,氢供应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氢的贮存与运输技术以及氢的制备技术等还远落后于PEMFC 自身的发展,20 世纪末,以醇类直接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成为了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
  1、AFC
 
  在已开发的燃料电池中碱性燃料电池是最早获得实际应用的。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和航天飞机等轨道飞行器都采用这类燃料电池作为搭载电源,实际飞行结果表明电池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及工艺的不断改进,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性能得到完善,比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电流密度提高,比质量(单位功率的质量)显著减小等。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除成功应用于空间技术外,也进行了其他用途的开发。美国UTC公司曾试制过60kW、80kW的深水探查船用电源及30kW深海潜水救助艇用的电源,德国西门子公司曾试制过100kW的潜水艇动力电源,但都在样机试用以后终止开发,未投入正式使用。比利时Elenco公司及美国UCC公司也都进行过将碱性氢空气燃料电池用于电动车动力电源的开发,日本的富士电机公司曾在月光计划资助下开发过kW级的应急用碱性燃料电池。目前,此类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已非常成熟并已经在航天飞行及潜艇中成功应用。国内已研制出200W氨一空气的碱性燃料电池系统,制成了1kW,10kW,20kW的碱性燃料电池。
 
  碱性燃料电池在地面应用的最大缺点是对燃料纯度要求太高而且不能使用含C、CO2及CO的燃料气,使用空气也必须脱除空气中的CO2,从而限制了这类电池在地面上的应用。
 
  1=燃料电池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2、PAFC
 
  该型电池技术成熟,目前这类电池在城市发电,供气及其他工业项目上广为试用。如在宾馆、医院、办公楼、工厂等地方用PAFC来进行辅助供电、供热。还有一种采用生物气体的PAFC体系已被开发出来,而在废弃物质的处理方面,含有甲烷的沼气或其他有机气体已经被利用。大规模利用生物沼气的PAFC可望在将来应用于垃圾回收领域,解决一大社会难题。
 
  美国是最早发展PAFC电站技术的国家,而日本是PAFC电站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PAFC在日本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日本是开发燃料电池积极而热情的国家,近年来成果尤为显著,特别是在PAFC商业化方面已与美国并驾齐驱。目前,日本的制造商在电力公司,煤气公司的通力合作之下,已经可以生产50kW,100kW,200kW,1000kW,5000kW,11MW等各种规格的PAFC电站。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瑞典、芬兰等9个国家22家公司于1989年9月11日成立的欧洲燃料电源集团(EFCG)也与美国和日本的公司在这一领域展开竞争。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美日两国的公司已经销售了数以百计的磷酸型燃料电池,正在试验的则为数更多,可以说,PAFC的基础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商品化阶段已经开始,正在向工业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