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蓄电池,蓄电池无轨平车动力失效的临时解决办法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30 12:36
点击量:次
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升级需求,汽车上各种现代高科技设施在不断增设,造成汽车辅助性用电不断加强。而蓄电池作为汽车主要辅助电源,是汽车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它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如果我们使用和日常维护得当,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就会大大延长,反之则会造成其过早的报废,增加车主的使用费用和造成环境污染。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汽车蓄电池的日常维护保养,应该养成什么样的开车习惯才能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呢?自己经过多年的汽车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粗略归纳。
一、要注重了解蓄电池的功用 一些驾驶员不太重视蓄电池的功能,认为蓄电池无非就只是用来起动发动机,甚至认为起动发动机后完全可不用它了,所以不大注意蓄电池的维护和保养,正因为如此,造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一些电子元件不必要的损坏。蓄电池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功用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动机在起动时,由蓄电池向起动机和点火系(汽油机)供电。 2.发动机低速运转时,由蓄电池向所有的用电设备和发电机励磁绕组供电。 3.发动机中、高速运转时,蓄电池将发电机剩余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4.发电机过载时,蓄电池协助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 5.蓄电池还相当于一个大的电容器,能吸收电路中出现的瞬时高电压,保护电子元件,在保持汽车电气系统电压稳定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功用只有在蓄电池工作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这一点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如果我们清楚并重视这些功用,不但对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好处,而且使你在汽车使用时更加顺心放心。
二、要注意蓄电池的日常维护 汽车蓄电池使用寿命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蓄电池的结构和质量,另一方面与日常维护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使用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安装牢固和清洁维护 首先蓄电池在汽车上的安装要牢固可靠,防止汽车在行驶中产生的震动造成蓄电池内部极板损毁和外部电线连接松动。其次汽车用起动型蓄电池能够承受大电流短时间放电,但是小电流长时间放电就会导致蓄电池寿命降低;所以应经常清除蓄电池上的灰尘、泥水,以及接线柱和线头上的氧化物和加液口处溢出的电解液,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蓄电池自行放电。 2.注意及时充电 当蓄电池的电压不足且灯光暗淡、起动无力时,应及时进行车外补充充电。蓄电池的蓄电量可以在仪表板上反映出来。当电流表指针显示蓄电量不足放电三分之一左右时,就要及时充电,放电量超过三分之二以上为过放电。过放电充电时电流相对就较大,不利于活性物质的还原。有时在路途中发现电量不够了,发动机又熄火起动不了,作为临时措施,可以向其它的车辆求助;汽车在寒冷地区行驶,要避免蓄电池完全放电,以免电解液冻结。 3.定时检查 (1)检查蓄电池外壳是否有裂纹和电解液泄漏。 (2)经常检查蓄电池连接线是否牢固,所有活接头,必须保持接触良好,防止产生火花,引起蓄电池爆炸。例如经常检查蓄电池在支架上的固定螺栓是否拧紧,时常查看极柱和接线头连接得是否可靠;不要将金属物放在蓄电池上,以防短路;封口胶开裂要及时修复。检查电路各部分有无老化或短路的地方。 (3)定期检查蓄电池电解液密度及液面高度,检查蓄电池的放电程度,防止因过放电而早期退役。 (4)注意保持蓄电池的充电线路正常,蓄电池过度使用时充电指示灯不一定能正确的显示充电正常与否,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晚上的时候让爱车保持怠速状态,打开车大灯,照射到某一个固定位置,眼睛盯住灯光的中心仔细看,然后急加油,看灯光是否突然变亮,变亮说明发电机和充电线路均正常。 (5)汽车临时停放注意夏天防曝晒,冬天防冷冻。汽车较长时间停放时,超过半个月应起动发动机中速运转半小时以上;再长时间停放最好拆下蓄电池单独存放保护。
三、要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 在日常保养的基础上,还要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具体如下: 1.不要频繁起动车辆 每次起动发动机时不要超过5s,如果第一次起动失败,不要急于反复起动。从汽车的工作原理来说,此时连续起动电动机肯定会造成蓄电池过度放电而受损。因此再次起动时的时间间隔应超过15s以上。若连续3次仍不着车,应查找原因,排除故障所在。 2.熄火状态下不要长时间使用车内电器设备 这是大家在日常用车中经常遇到,也是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比如坐在车内休息、等人,为了省油不少驾驶员都会选择关掉发动机然后坐在车内听广播或者看DVD等,这样做省油的目的是达到了,但却会深深伤害到你的蓄电池。正确使用方法是在熄火状态下连续听广播尽量不超过30min,同时不建议大家在熄火状态下使用车载DVD等设备。 3.熄火状态下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外接电源设备 外接电源设备诸如车用吸尘机、便携式充气泵等,切忌不要在车辆熄火状态下使用。由于这些设备的功率都比较大,在熄火状态下长时间使用很容易大量消耗蓄电池的电量,从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起动。此外,类似这样的“快速耗电”,对蓄电池本身也有不小的伤害。 4.停车后一定关灯和车载用电器 停车熄火时,忘记关车内照明灯,这是很多新车主容易犯的小错误。蓄电池经过一夜的消耗后,随时可能没电,起动不了汽车。尽量不要在车辆未起动时使用CD、点烟器等电气设备。行车过程中也少用各种车载用电器。 5.熄火前要先关闭空调 大多数车主习惯不关空调或让空调随着车辆起动后自动起动,这会造成每次打开车辆的点火开关后,空调系统会自动起动工作,后果是直接导致车辆瞬间功率负荷过高,时间一长会对蓄电池造成一定损耗。正确习惯应该是,每次到达目的地前,先关掉A/C按键,让冷风吹几分钟,以保证空调系统内部的干燥,减少细菌的滋生。然后在熄火之前关掉空调。每次着车之后,再起动空调。 6.能够预知蓄电池“罢工”前兆 驾驶员应对自己车辆的蓄电池性能状态作出正确判断,一般临近寿命终点的蓄电池,驾驶员在驾驶中可以有所感受和预判,譬如车停放几天就发现打不着火,油耗增加,在夏季开空调行驶时感觉车负担加重,车沉、油耗增加明显等。一般车主在蓄电池使用周期两年半左右时,常规保养就应检测蓄电池,这能起到预防作用。 总之,一般汽车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2年左右,如果使用维护保养得当,可达到3-4年。我们在了解其功用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正确日常维护,且能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平时对蓄电池做到精心呵护,才能确保蓄电池在关键时不会掉链子!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在商品化、产业规模、全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已经成为全球新兴产业拓展的典范。无论国内国际相关人士基于何种经济立场、何种思维定势、何种学术背景进行评述,都无法撼动中国已经在纯电动汽车产业化领域取得先发优势的事实。从2000年左右进行纯电动汽车试点,截至2015年底,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售已超过50多万辆,汽车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球的70%。这样的成功,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国家对于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清晰的战略和明确的目标;第二,中央政府针对电动汽车行业推行了体系完整的政策组合;第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基于动力电池性能对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政策进行不断完善。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国家战略及目标
对于下一步的工业化升级发展,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战略,德国的工业4.0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对此课题也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庞大而细密的战略体系来应对,并把汽车工业升级发展作为一个突破口。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很少有一个行业像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样,由国务院连续通过多个最高层次的行政文件,反复明确行业战略定位,细化发展目标,强化配套政策落实。
新能源汽车行业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决定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制造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是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突破发展。
纯电动汽车是国务院优先发展的技术路线。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把行业发展的技术路线确定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快速产业化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化,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客运以及环卫、物流、机场通勤、公安巡逻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电动汽车应用。从目前产业发展数据来看,国内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已经超过50万辆。根据国务院2016年制定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与此同时,国家积极推进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在400亿瓦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并在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领域分别形成2~3家骨干生产企业。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政策组合
为了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指定工信部牵头,于2013年11月建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行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协调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等。该联席会议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8个部门组成,从行业准入、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政策组合。这个政策组合,可以梳理成三大类。
一是培育和规范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工信部通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和《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范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有序发展。未纳入推荐车型公告目录的整车产品、未进入达标名单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不能享受国家在政府采购、技术研发、用户购车方面的优惠政策或补贴。
二是直接补贴消费者以促进产品导入期的市场接受度。个人购买电动汽车试点工作首先在群众购买能力较强、消费需求旺盛、环保压力重的大城市开展,然后推向全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除了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的减免,还有大量的购车补贴。
三是提高环保和安全标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环保部制定了《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对于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和废旧动力电池回购、梯次利用、循环利用做出了规定。质检总局制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以加强动力电池安全管理。
基于动力电池性能对政策进行不断完善
中国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激励政策,一直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把政策激励力度与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绑定,历史上的初始补贴政策是如此,目前的退坡补贴政策也是如此,未来的双积分补贴政策更是如此。这样的政策基点,推动了以高镍三元锂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2017年,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实施动力电池提升工程,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支持动力电池研发,实现2020年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
2010年,财政部牵头颁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规定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补助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2013年,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把纯电动汽车的补助标准基于续驶里程(R)细化为:80≤R<150,3.5万元/辆;150≤R<250,5万元/辆;R≥250,6万元/辆。
2015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了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标准:100≤R<150,2.5万元/辆;150≤R<250,4.5万元/辆;R≥250,4.5万元/辆。鉴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该《通知》规定,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2016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动态调整。一是增加整车能耗要求;二是提高整车续驶里程门槛要求;三是引入动力电池新国标,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指标要求,设置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该《通知》把纯电动乘用车补贴进一步降低为:100≤R<150,2万元/辆;150≤R<250,3.6万元/辆;R≥250,4.4万元/辆。同时,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
为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工信部等五部委于2017年9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对乘用车生产企业实行“双积分”制度。该政策意味着国家对电动汽车推广政策由以补助购车用户为主,转到以强制汽车生产企业推广电动汽车获取新能源汽车积分为主。根据这项最新政策,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积分计算采用“0.012×续驶里程+0.8”的公式,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成为汽车企业的内在要求。由于新能源汽车积分是可以用来交易的现实资产,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合理提高续驶里程,也驱动出传统燃料汽车制造商通过合资和独资方式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
综合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制定、实施、完善的过程中,用科学数据驳斥了纯电动汽车减排效果不明显的舆论,尊重了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趋势,满足了消费者对较高续驶里程的期待,利用市场手段遴选纯电动汽车成为发展重点,通过有效的政策杠杆,促进了高镍三元锂电池成为行业发展主流。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立足科学,适应发展趋势,服务行业,把短期补贴与长效激励机制相结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节能减排,是全球范围内以政策引导、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范。未来,中国政府应当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纯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不断提升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领域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