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几乎每个车主都会遇到,汽车电池没电了怎么办?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30 16:18    点击量:
要说汽车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部件就是电瓶了,甚至有些司机买车回来一两年了还不知道车上有电瓶的存在,直到打不着火才到处求救,那我们在生活中如何保养自己的电瓶呢?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
 
 
电瓶是干嘛的?
 
我们都说发动机是一辆汽车的心脏,那么电瓶就相当于是心脏起搏器,在发动机启动的时候,电瓶负责为点火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等供电,除此之外,电瓶还会为车内的各类电气设备供电,作用不亚于发动机。
 
 
如何保护我们的电瓶?
 
要想保护我们的电瓶,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开车时注意行车安全的习惯,而是正确的用车习惯。
 
1. 熄火之前一定要关闭空调。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空调,不管是冬天开热风还是夏天开冷风,我们经常在熄火的时候不会关闭空调,觉得反正车都熄火了,空调也不会工作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个习惯,在车子启动的时候会让空调随车启动,这会让电瓶的负载瞬间增强,一次两次没有关系,时间长了就会对电瓶造成损伤。
 
2. 忘记关闭车灯。这个问题和不关空调有着本质的区别,熄火没有关闭车灯99.99%是因为真的忘记了,而下车的时候也没有注意,大灯开一整夜,第二天99.99%车是打不着火的,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这能说还是细心点吧。
 
3. 车内外接太多的电子设备。全新一代的A6L和A8L都搭载了48V若混系统,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车内的电气化设备太复杂,需要用电的设备太多,以前的电瓶不够用了,而对于老款的车型来说,我们一般都会在车上外接很多的电气设备,什么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前后雷达以及LED大灯等等,甚至还有些发烧友改装大功率的音响,这些设备都使我们的电瓶疲惫不堪,所以在改装前还是要仔细询问一下改装店的师傅,如果功率太大,咱还是忍痛割爱吧。
 
4. 长时间不开车。车子如果很长一段时间不开,电瓶处于长期自动放电的状态,等你想开的时候就会打不着火了,所以如果出差去外地,还是把车交给放心的朋友,过几天就开一圈,对车也是有好处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的电瓶电量不够了,仪表盘上会有警报,提示你该换电瓶了,大多数人的电瓶寿命都在3年左右,当然也有老司机能够用到5年,小编表示真的很佩服,如果说你忽略了这个警报,直到打不着火了才恍然大悟,小编也教你一个小技巧,在点火前踩住刹车的同时带着点油门,这时候再按一键启动,点火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点着火之后也别去上班了,请假去修理店换电瓶吧,总之养成一个良好的用车习惯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爱车。
 
汽车电瓶没电了怎么办?
 
电瓶搭线如何充电?
 
高高兴兴开车出门,为什么要出现这种情况,汽车电瓶竟然没电了,也许很多车主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个时候就要请朋友的车帮忙了,下面小编以朋友车搭线为例介绍电瓶充电的步骤。
 
第一步、 当汽车电瓶没电时,不要硬着头皮发动汽车,应该找附近的朋友帮忙,只要对方开车过来,而且汽车电瓶电量充足,再带着电瓶夹就可以。
 
第二步、 接电时,要两辆车前头靠近,关键是要找准了对方车电瓶的正负极,可不要按反了。在接电瓶时手不要接触电瓶夹金属部位,以防触电,应该拿着绝缘的头。
 
第三步、 接好电源线时,对方的车辆不要熄火,这时试着发动你的车辆,如果还是不好打火,那就让对方的车加加油门,再增加电瓶的电量试试,还不行就说明对方的车辆电瓶电量也不足。
 
第四步、 如果没有朋友可求助,自己没有把握不要乱动,还是请4S店来救援比较稳妥,或者请附近的修理厂来人拿着电瓶加电。第五步、当车辆发动成功后,不要急着走,应该加加油门,让车辆多怠速一会儿,让电瓶多积蓄一些电再走。尽量多跑一段路,让电瓶充满电最好。
 
所有的事情发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征兆,当电瓶快没电时也一定有让车主感受到的现象,比如说,汽车停放几天就打不着火,油耗增加等现象,或者在夜间检验灯光,灯光不如之前明亮,那么电瓶很有可能没电了,所以,车主们要做一个细心的车主,麻烦才不会找上门。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在商品化、产业规模、全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已经成为全球新兴产业拓展的典范。无论国内国际相关人士基于何种经济立场、何种思维定势、何种学术背景进行评述,都无法撼动中国已经在纯电动汽车产业化领域取得先发优势的事实。从2000年左右进行纯电动汽车试点,截至2015年底,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售已超过50多万辆,汽车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球的70%。这样的成功,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国家对于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清晰的战略和明确的目标;第二,中央政府针对电动汽车行业推行了体系完整的政策组合;第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基于动力电池性能对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政策进行不断完善。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国家战略及目标
 
  对于下一步的工业化升级发展,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战略,德国的工业4.0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对此课题也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庞大而细密的战略体系来应对,并把汽车工业升级发展作为一个突破口。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很少有一个行业像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样,由国务院连续通过多个最高层次的行政文件,反复明确行业战略定位,细化发展目标,强化配套政策落实。
 
  新能源汽车行业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决定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制造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是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突破发展。
 
  纯电动汽车是国务院优先发展的技术路线。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把行业发展的技术路线确定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快速产业化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化,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客运以及环卫、物流、机场通勤、公安巡逻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电动汽车应用。从目前产业发展数据来看,国内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已经超过50万辆。根据国务院2016年制定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与此同时,国家积极推进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在400亿瓦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并在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领域分别形成2~3家骨干生产企业。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政策组合
 
  为了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指定工信部牵头,于2013年11月建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行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协调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等。该联席会议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8个部门组成,从行业准入、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政策组合。这个政策组合,可以梳理成三大类。
 
  一是培育和规范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工信部通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和《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范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有序发展。未纳入推荐车型公告目录的整车产品、未进入达标名单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不能享受国家在政府采购、技术研发、用户购车方面的优惠政策或补贴。
 
  二是直接补贴消费者以促进产品导入期的市场接受度。个人购买电动汽车试点工作首先在群众购买能力较强、消费需求旺盛、环保压力重的大城市开展,然后推向全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除了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的减免,还有大量的购车补贴。
 
  三是提高环保和安全标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环保部制定了《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对于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和废旧动力电池回购、梯次利用、循环利用做出了规定。质检总局制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以加强动力电池安全管理。
 
  基于动力电池性能对政策进行不断完善
 
  中国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激励政策,一直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把政策激励力度与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绑定,历史上的初始补贴政策是如此,目前的退坡补贴政策也是如此,未来的双积分补贴政策更是如此。这样的政策基点,推动了以高镍三元锂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2017年,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实施动力电池提升工程,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支持动力电池研发,实现2020年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
 
  2010年,财政部牵头颁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规定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补助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2013年,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把纯电动汽车的补助标准基于续驶里程(R)细化为:80≤R<150,3.5万元/辆;150≤R<250,5万元/辆;R≥250,6万元/辆。
 
  2015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了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标准:100≤R<150,2.5万元/辆;150≤R<250,4.5万元/辆;R≥250,4.5万元/辆。鉴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该《通知》规定,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2016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动态调整。一是增加整车能耗要求;二是提高整车续驶里程门槛要求;三是引入动力电池新国标,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指标要求,设置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该《通知》把纯电动乘用车补贴进一步降低为:100≤R<150,2万元/辆;150≤R<250,3.6万元/辆;R≥250,4.4万元/辆。同时,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
 
  为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工信部等五部委于2017年9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对乘用车生产企业实行“双积分”制度。该政策意味着国家对电动汽车推广政策由以补助购车用户为主,转到以强制汽车生产企业推广电动汽车获取新能源汽车积分为主。根据这项最新政策,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积分计算采用“0.012×续驶里程+0.8”的公式,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成为汽车企业的内在要求。由于新能源汽车积分是可以用来交易的现实资产,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合理提高续驶里程,也驱动出传统燃料汽车制造商通过合资和独资方式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
 
  综合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制定、实施、完善的过程中,用科学数据驳斥了纯电动汽车减排效果不明显的舆论,尊重了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趋势,满足了消费者对较高续驶里程的期待,利用市场手段遴选纯电动汽车成为发展重点,通过有效的政策杠杆,促进了高镍三元锂电池成为行业发展主流。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立足科学,适应发展趋势,服务行业,把短期补贴与长效激励机制相结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节能减排,是全球范围内以政策引导、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范。未来,中国政府应当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纯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不断提升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领域的话语权。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