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电池仍然可以工作,这是什么原理?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31 11:08
点击量:次
近日,有研究显示,最新推出的一款可充电电池即使在-70°C的温度下也可以充电。众所周知,在这种极端低温条件下,当今许多手机,电动汽车和其他设备供电的典型锂离子电池不起作用。承受这种寒冷条件的电池可以帮助建造在地球上一些最寒冷的地方或在其他行星周围巡航的太空漫游车上发挥作用的电子设备。
在这种冷条件下使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效率降低。在-40°C时,这些电池可在室温下提供约12%的电量,在-70°C,它们根本不起作用。含有一种特殊的电解质,能够使离子甚至在严寒电极之间容易流动。研究人员还为他们的电池安装了由有机化合物制成的电极,而不是典型的富含过渡金属的材料。离子可以放在这种有机材料中,而不必剥离粘在它们上面的电解质材料。因此,即使在低温下,这些有机电极也比普通电池中的电极更容易捕获和释放离子,本项研究合作者,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电池研究员Xiaoli Dong说。
在锂离子电池内部,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流动,离子嵌入其中,然后被释放以通过称为电解质的物质返回到另一端。随着温度下降,离子缓慢地通过电解质移动。冷却还使离子更难以脱离电解质材料,当电池材料穿过电解质材料时会浮现在它们上面。离子必须脱离物质以适应电极材料。
由于离子流动性更好,并且在较低温度下更容易与电极连接,因此即使在-70°C,电池也能保持约70%的室温充电容量。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材料科学家Shirley Meng表示,新设计中的电池单元每克能耗比标准锂离子电池更少,她想知道是否可以制造能量更密集的电池版本。
低温操作是可充电电池面临的巨大挑战,并且通常认为离子导电性不足和电解质冻结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首先使用在-70℃的超低温下具有0.2mS cm -1的足够离子电导率的乙酸乙酯基电解质来制造基于插层化合物的锂离子电池(LIB)和有机电极。基于可充电电池,分别阐明其低温行为。结果表明,由于锂离子的去溶剂化缓慢,LIB不能在-70℃下工作。然而,使用有机电极的可充电电池在如此低的温度下可以很好地工作并且在室温下保持约70%的容量,这是由于在表面基团或有机固体的大间隙空间中电荷储存的快速动力学。这些结果表明了开发低温电池的新方法。
总之,已经研究了基于EA的电解质的低温性能,导致在-70℃的超低温下具有0.2mS cm -1的足够的离子电导率。基于这种电解质,已经制造了分别基于插层化合物和有机聚合物作为电极的可充电电池。已经证明,这些基于嵌入化合物的LIB的低温行为仍然受到Li +的缓慢去溶剂化的限制。在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界面处,虽然在低温(-70℃)下具有足够的电解质离子导电性并且在电极上没有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还发现使用相同的基于EA的电解质的基于聚合物的可再充电电池没有遭受上述困难。因此,即使在-70℃的超低温下,聚合物基可再充电电池也可以很好地工作。这些结果可能会阐明可在超低温下运行的可充电电池的设计。同时,为了在这些温度下进一步开发具有高性能的可充电电池,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在超低温下通过原位分析来阐明去溶剂化/溶剂化过程。
第一种,用规模来吸引,可是却没有真正的技术支撑,以集资的方式不断去扩大规模。可是,在工程技术安装方面却是没有实践积累,一知半解,很多都不懂。
贵阳的王总了解到石墨烯地暖,十分想做这个产品,找了很多家,最终来到了江苏,加盟了被他们称为“石墨烯”的碳纤维这一类产品,十几万的货量,如今,这些产品无法使用,无法发热,达不到效果。他十分的后悔,没有了解清楚。这样的骗局例子还有很多。石墨烯材料出现以来被很多人用来炒作,像石墨烯电池,石墨烯内衣,石墨烯袜子,石墨烯电容器等等。
第二种,到处去抄袭别人的内容来充当门面,搞笑的是连名字也照搬,这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这种有多少是真正的石墨烯地暖,能让人信服吗?给大家看看一些例子。
小编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内容都是一样,而且还同时出现了春之语石墨烯地暖,这就有点哭笑不得了,这不是介绍自己吗,咋还给别人留下了名字。这也说明了对于石墨烯地暖,他们都是不了解的。
那石墨烯地暖是怎样的?它的优势如何?
石墨烯是一种什么材料,我想很多人都了解。运用到地暖上,其实就是一块发热膜而已。厚度十分轻薄,只有0.1公分。内部没有线路和电阻,它的发热原理是:以电启动,内部分子碰撞以远红外线的形式发热,不加热空气,只加热墙体,家具等物体,这样的温暖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石墨烯地暖做到了和空调一样的变频,采用智能加热法,升温10分钟,即开即用。很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使用的电费很少,以往的地暖产品,以100方为例,一个月的费用都是1500元以上,而石墨烯地暖只需600元左右。有人可能想知道电度数如何?20平方采暖面积,24小时开着,9度电,100方24小时开就是45度电,那么一个月下来需要多少钱了,大家可以自己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