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重磅政策落地 铅碳电池和锂电池哪个被看好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31 14:09
点击量:次
国家能源局于6月7日下发《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监管[2016]164号),该文件是今年3月份能源局市场监管司起草的《国家能源局关于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调峰辅助服务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最终落地版本,该文件是今年第一份针对储能行业的实质性支持政策,出台时间超预期,且内容较征求意见稿更细致、完善,鼓励应用范围更广。
储能重磅政策落地 铅碳电池和锂电池被看好
1.文件明确了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主体地位和电费补偿/结算机制,对加速国内各类型商业化储能应用市场的启动意义重大;
本次政策《通知》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明确了电储能设施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政策规定:无论是在发电侧还是用户侧建设电储能设施,均可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或与发电企业联合,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这一点在3月的征求意见稿中未明确提出)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对于在发电侧建设的电储能设施“放电电量等同于发电厂发电量,按照发电厂相关合同电价结算”。该项条款为风电场、光伏电站配置储能设施改善限电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对于在用户侧建设的电储能设施“充电电量既可执行目录电价,也可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自行购买低谷电量,放电电量既可自用,也可视为分布式电源就近向电力用户出售”。令用户侧储能除了用于企业内部峰谷电价差套利外,具备了更多提高使用率、降低投资回收期的商业应用模式。
2.政策在“电改”大背景下出台,印证我们反复提出的“电力市场化程度提升将打开巨大储能市场”的观点:
根据海外国家经验,电力市场化程度越高,储能设施的商业模式也就越多、潜在市场也就越大,本次《通知》在能源局内部征求意见不到3个月即正式发布,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电改推进速度的超预期,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观点:我国电改和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推进所激发的“新增”投资需求中,将有很大比例落到电储能设施的建设上。
3.看好铅碳电池和锂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应用的爆发式增长:
在目前可选的电储能技术路线中,我们最看好目前成本最低的铅炭电池储能,单位投资1200元/kWh和0.5元/kWh的充放电度电成本令其在许多应用中可不借助任何补贴实现盈利。以工商业用户单纯用于电价差套利测算,当峰谷电价差大于0.8元/kWh时,无杠杆投资回收期可低至5年,若考虑节省的容量费和参与需求响应等电力服务辅助所获得的额外收益,则投资回收期将更短。
锂电储能尽管成本仍显着高于铅碳,但由于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倍率充放电能力的优势,在部分应用场合中,如需要高倍率充放电的“秒级/分钟级调频服务”、或是对设备占地面积较敏感的商业/居民储能市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此外,如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电储能技术,由于成本或技术成熟度的原因,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仍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
我们今年以来持续重点推荐储能主题,商业化项目加速落地展现强示范效应+电改提速激发潜在储能应用需求+十三五能源规划等政策出台形成催化,是今年储能板块有别于去年的核心推荐逻辑。
人们正在见证全球市场对锂需求的急剧增长。自2015年以来,锂价格增长了近两倍,在中国现货市场上,锂价格由每吨6500美元上涨至20000美元。锂价格的暴涨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数年里,对锂的需求还将大幅增加,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未来两年里,全球电池市场的产值将达到1200亿美元。
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产量有望增长30倍,年销量将由目前的不足100万辆增长至2440万辆。
特斯拉Model S的70kWh的电池组含有63Kg的锂,相当于10000部手机锂电池。特斯拉的产能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而不幸的是,从盐湖锂矿中获取锂是一个痛苦而缓慢的过程。
传统的曝晒蒸发技术相当耗时,生产周期超过18个月。一个锂矿从开采到投入生产,最少需要四年时间,要使产量达到饱和,还需要额外的三至四年时间。
Sanford C. Bernstein & Co的研究人员表示,对新锂矿的总投资额将在3500亿至7500亿美元之间,但即使是如此大的投入,也无法保证足够的锂产量。
锂提取技术的变革
International Battery Metals公司即将带来问题的解决办法,其所掌握的这项技术将在开发盐湖锂矿资源中带来840亿美元的收益,锂的生产速度将更快,成本也将更低。
目前锂的生产需要经过长达18至24个月的曝晒蒸发,待锂矿中所有其他元素被提取完之后只剩下锂元素,开采才算完成。最大的问题在于,扩大锂产量十分困难,需要兴建数以千计的蒸发塘。
IBAT的这项新技术正是逆传统方法而行,其将蒸发塘从锂的整个生产环节去除掉。该技术将能把提取时间减少至24小时。更棒的是,其锂提取率将从40%提升至90%。约翰·布尔巴表示:“我们的技术能直接将锂提取出来,技术的核心——选择吸收法(Selective Absorption)是唯一经过了商业证明的可行办法。”
传统方式需先去除锂矿中的其他元素,而这项新技术可直接从锂矿中提取锂。
据布尔巴表示,这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连续性基础对锂进行提取。该技术在流动的盐卤水中收集锂元素,并忽略掉其他杂质,最终获得经过稀释的氯化锂。整个提取过程耗时24小时,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告别传统方法的18至24个月的提取周期。这无疑是锂提炼技术的一次变革。布尔巴表示新技术将大大满足锂电池生产需求。
840亿美元的新机遇
据估计,锂盐矿储量约占全世界1400万公吨锂储量的66%。按目前价格来算,这些矿产价值840亿美元。随着即将到来的锂提取技术的突破,International Battery Metals将成为世界上锂生产速度最快的公司。
更快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效率。
虽然新进入者们仍在与成本作斗争,但IBAT的技术可以使其与目前成本最低的3大锂生产商的成本持平。这三大锂生产商包括Albemarle Corp,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和FMC。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锂行业也在关注。
一支经验丰富的锂业先驱团队
发明家约翰·布尔巴即将担任IBAT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锂提取专家。他将带领一支由工程专家组成的梦之队,进一步完善IBAT所获得的新提取技术。
IBAT新获得的技术实际上是基于布尔巴在上世纪90年代发明和销售的技术,当时他是锂业巨头FMC的首席技术专家。近20年来,FMC一直在使用同样的技术,该公司负责制造世界上最纯粹的碳酸锂。该公司甚至还获得了自己的锂标签:“FMC-级”碳酸锂。
此后,布尔巴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提取效率、成本和纯度方面。
罗伯特·米勒将与IBAT合作筹集资金。罗伯特·米勒已经筹集了5亿美元的早期资金,并参与了7家公司的上市,其中包括纳斯达克和美国运通。他还是金矿公司Crystallex的创始人。布尔巴已经彻底革新了锂处理技术。有了他的新标志性团队,他有潜力再次取得成功:释放价值840亿美元的锂。
在全球范围内,对锂的需求正在急剧上升。预计到2019年,电池需求将增长7.7%至12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世界需要的是充足的优质锂供应,以推动电池需求增长。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到2022年,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460亿美元。
International Battery Metals所获得的技术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其可以通过一种对环境影响很小的技术,连续地从锂盐中提取90%以上的锂。此外,提取装置还可以用于资源扩展或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