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华为发布全新充电技术:5分钟48%且不伤电池,是真的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2 11:07    点击量:
据外媒1月17日报道,华为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段新预告片,该片公布了华为研发的新一代 手机电池 充电技术。该技术能使手机电池在5分钟内充好近一半电量,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对电池快速充电的需求。
 
 
隶属华为公司的瓦特实验室目前正在研发新一代快速充电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在短短5分钟内将手机电池的电量提高到48%。快速充电技术在开始充电50秒左右开始发挥作用。可以看到,该技术中的电池相较普通手机电池具有更多的连接器。
 
这项技术需要将电池取出,并通过外部设备对其进行充电。可拆卸电池在2015年非常普遍。而现在,手机用户们不会反对可拆卸电池卷土重来,但可能不会觉得它充满新意。
 
据《电脑世界》杂志的一篇文章报道,该技术使用的设备配有一个屏幕罩,该手机电池的容量为3000毫安。有分析认为,这项技术一旦上市,必然会引起手机用户们的强烈反响。华为公司可能是为下一届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进行宣传而公布了该技术的预告片。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电池续航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弥补这一制约用户体验的短板,业界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加入快速充电功能,二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第一种方案,快速充电功能可以有效缩短充电等待时间。快充技术包含快充电路、快充电池两部分设计。如果把电池看作能量容器,充电过程就是往电池中注入能量,充电电路相当于能量注入泵,注入量越大则注满时间越短,但对电池自身的稳定性要求就更高。
 
目前业界的快速充电技术大多是对充电电路(能量注入泵)的调整优化,诸如市面上高通QC4+、华为SuperCharge、OPPO VOOC等主流快充技术,最大充电电流4~5A已是其极限;为了进一步突破快充电流上限值,就需要来自快充电池的技术创新,从电池自身的材料、结构等维度解决快充的真正"短板",实现更大电流的快速充电。
 
 
第二种方案则是直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在单位体积内存储更多能量,这就需要对电池内部的材料体系进行完全革新。从商业化成熟的石墨类材料,到硅基材料甚至是锂金属材料,快充电池材料的演进带来成本和技术上的诸多挑战。
 
 
综上,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手机续航问题,需要同时提升电池的快充能力和能量密度。高能快充电池材料的进步让人望眼欲穿,真正突破究竟何时才能到来呢?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了华为公司一项锂电池发明专利,专利中描述了一种全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刚好是上面两种方案的结合。华为在电池材料中引入高能量密度的硅基材料体系,并通过杂原子掺杂硅基材料的创新技术,为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的迁移提供快捷通道,大幅电池快充能力。
 
 
(图片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据业内专家分析,选用硅材料的意义在于其嵌锂容量远高于传统石墨负极。这意味着它能够锁住更多能量,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而氮掺杂碳材料则可用于束缚嵌锂膨胀的硅材料,氮原子与碳原子以吡啶型氮、石墨型氮和吡咯型氮的形式结合,形成稳定的三维碳骨架网,就像以"紧箍咒"降服高能硅材料;另外,氮掺杂碳网能够提高含硅材料/氮掺杂的碳材料的复合材料的整体导电率,新增物理快速储锂的空间和通道,突破化学储锂极限,大幅提升电池充电电流的极限值。
 
若上述猜想属实,该专利技术很有可能是荣耀Magic电池的全新迭代,也是华为在第56届日本电池大会上展示的快充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就像Multi-Touch屏幕改变手机形态一样,极限高能快充电池将重新定义手机使用方式,彻底告别电量焦虑。一方面,华为极限高能快充电池克服化学电池的快充极限,大幅提升了单位体积下的电池容量;另一方面,它还能够匹配更高功率的充电电路,并保证电池使用寿命、安全性能均不受影响,开启智能手机高能快充2.0时代。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