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特斯拉带动锂电池需求, 在华发展仍存制约因素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3 10:56    点击量:
近日,特斯拉Model S已成功在北京上牌,悄然出现在街头。这是2014年伊始美国特斯拉在全球引发的“蝴蝶效应”向我国袭来的重要标志,我国已成为特斯拉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此前,“特斯拉概念股”成为A股市场一股强劲增长力量,带动锂电池需求量大幅增长,特斯拉的“大热”似乎让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前景重新看好。这一切对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有何启示?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特斯拉“蝴蝶效应”的原因
 
  2014年伊始,特斯拉在北美市场上击败了豪车领域的三大巨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约有4750名买家选择了特斯拉的Model S汽车,远远超过同期选择奔驰S级汽车的3077人、宝马7系的2338人和奥迪A8的1462人。
 
  在中国,特斯拉还没真正上路,就已经火爆。作为“每台都按单生产”的订制车,特斯拉的订车周期约为10个月,中国市场的首批交车时间为今年3~4月,目前订单交期已排到9月份。同时,公布了其旗舰车型Model S的中国市场零售价为人民币73.4万元,并宣布在中国建设充电网络的消息。就其市场火爆景况,可以梳理为三方面原因:
 
  一是特斯拉本身性能卓越。其主打的Tesla Model S走的是高端路线,时尚跑车造型,续航里程高达480公里,17英寸超大显示屏整合导航、上网和所有机械按钮功能……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足够吸引爱车一族。
 
  二是迎合了我国电动车发展热情。对我国电动车行业来说,特斯拉恰似一针强心剂,其成功确认了以锂电池作为新能源路线的可行性,消除了市场疑虑,给国内的电动车厂商以信心。同时也符合了我国当下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是满足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特别是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乐于尝试。因为好奇,特斯拉吸引了客户,吸引了人们主动传播有关它的消息,更吸引了华尔街源源不绝的投资。
 
  在华发展仍存制约因素
 
  特斯拉电动汽车在全球掀起这种“蝴蝶效应”,还需理性思考热潮背后的现实制约因素。
 
  首先,全球锂电产业现状难以满足未来需求。
 
  一是锂电产能的制约。电动车核心部件是电池系统,目前特斯拉的锂电池需求量非常大。以特斯拉采用的18650圆柱电池为基准,85千瓦时电池组需要8142颗锂电池,而一般笔记本电脑仅需6颗电池,iPhone 5需求量相当于 0.5颗锂电池。据估算,特斯拉每年需要的锂电池数量将高达6.4亿颗,未来全球电池产能至少需要提升2至3倍才能满足特斯拉一家公司的需求。
二是中国制造能力尚未启动。全球锂电产业为中日韩三分天下。特斯拉采用的是日本松下电池,其优势是技术成熟、标准化程度高。为了扩充锂电池供应来源和避免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特斯拉曾计划新增韩国三星作为新的电池供应商。我国生产的电池则因技术标准和规格原因,一时还无法满足特斯拉的要求。如NCR18650A电池采用的是镍钴铝三元材料,而国内供应的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的18650电池多为镍钴锰三元材料。NCR18650A电池容量为3100mah,而国内的18650电池容量最高为2800mah。因此,我国暂时还没有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不过新宙邦、金瑞科技等中国企业已在间接地为松下提供原材料。
 
  其次,基础配套设施存在“盲区和真空”。
 
  一是充电站布局和建设模式仍待探索。目前,特斯拉在北美与欧洲仅建立了90个充电站,都分布在高速公路上,城市中心很少。这意味着这些电动车几乎只能跑长途,而且每次驾驶时都需要把日程规划好,容不得一点闪失,否则会给行程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在没有电动车既定标准出台之前,充电站也不会被列入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政府资金支持,造成短期内特斯拉的充电站数目过少的问题仍难以解决;另一方面,目前充电站大部分为免费,这种发展模式也造成充电站投资者缺乏利益驱动。
 
  二是充电站建设设想与现实存在落差,改善还有待实施。特斯拉计划在我国打造一个超级充电站网络。比如,让电动汽车车主能够在长距离行驶途中免费充电,设想先覆盖从北京市至上海市高速沿线。通过自我配套的模式来解决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鸡和蛋”的争议。同时对购买特斯拉的“高大上”发烧友来说,安装充电桩,就像买iPhone配专用充电器。但这些计划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面临市场“四重风险”
 
  一是安全性风险。虽然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充分保障了电池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2月,短短5个多月内特斯拉在美国4次起火,安全问题令人担心。另外,触摸屏智能控制易造成驾驶事故。对于 Model S 来说,除了极少数人可以做到在抬头开车时“盲操作”触摸屏外,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将视线移到中间的中控屏,这难免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与交通安全管理法规相悖。
 
  二是盈利风险。“扭亏为盈”前景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特斯拉在2013年第四季度共销售6892辆Model S,但其第四季度净亏损依然达到1600万美元,全年净亏损为7400万美元。尽管特斯拉公司的解释是第四季度净亏损额是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而得,但除了计算标准问题,其盈利项目也经不起太多的推敲。即使是最先掀起“特斯拉热潮”的2013年第一季度,汽车零排放指标的销售额高达6800万美元,占到总收入的12%。如果减去这笔收入,特斯拉在该季度依然为亏损。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