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成本大幅下降, 如何把握燃料电池投资机会?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3 12:16
点击量:次
锂电池由于目前的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限制,更加适用于城市短驳小车;燃料电池续航里程、能量补充时间及各项性能都接近内燃机,因此对于中大型车跑中远程的减排效果尤其好。也有观点认为,未来30年,内燃机、锂电池和燃料电池这三种技术会并存,并且互相补充,您怎么来预测未来的发展呢?
刘云龙:我认为未来的10到20年期间可能是这三类动力,也就是内燃机、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是一个相互补充的这么一个格局,因为目前来看,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话,都是未来比较明确的方向,但是技术跟市场还并不是特别成熟,还不能在很快去替代内燃机相关的地位。所以未来的话,应该是三足鼎立这么一个态势,但是未来的市场份额肯定是逐渐偏向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上市公司,先来说福瑞特装(300228)大力开拓氢能装备领域;3月份公司公告和如皋经济开发区进行战略合作,准备共同推进氢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在加氢站建设、氢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燃料电池产业化以及研发检测平台方面展开合作。但是我们刚刚也谈到,目前这个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可能绕过高压储氢罐,那么,福瑞特装目前的技术方向有没有可能成为明日黄花?
刘云龙:目前这个福瑞特装它的主营当然是跟储氢罐和储气罐比较相关的这个主营。但是我们看到它最新的追加的投资,主要的还有一个就是氢站的这么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在未来有比较相似的,我们打一个类比相当于我们的充电站,这个充电桩这样的话,在全国的整个一个市场,其实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单看这个氢电站,氢站的话,这个市场资源是比较大的。所以我觉得即便是高压储氢罐这一块市场有可能会被未来的技术给绕过的话,未来可能在氢站这一块它的市场还是比较大的。
再来说说燃料电池概念股贵研铂业600459,贵研铂业在上周是出现了连续三个交易日的涨停,今天依然是处在上涨的过程当中,目前K线图是走出了一颗十字星,现在的涨幅是3.55%,最新价报27.97元,公司近期公布了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的公告,控股股东组建了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股权将无偿划转至贵金属集团,有分析认为这次划转可能是未来国企改革的前奏,您怎么分析贵研铂业国企改革的前景呢?
刘云龙:贵研铂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点可以去关注,一个就是国企改革。另外一个就是目前的我们对于燃料电池的炒作,我觉得从长期来看的话,对于国企改革和之后的资产注入相关的这种概念和相关的预期的话,会支撑公司未来比较长时间的一种逐步走强或者是波段性的走强,而目前来看的话,燃料电池相关的概念的话,是一个短期的行为。
300068,南都电源,也在燃料电池领域有所布局,南都电源参股新源动力的8.12%的股权。新源动力是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公司,大股东为上汽集团,此外,长城电工(600192)也持有9%股权的新源动力,同济科技(600846)则持有36.23%的中科同力,中科同力主要致力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研发。对于这些参股介入燃料电池研发的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如何来分析?
去参股相关公司的上市公司,其实是属于间接的热点,而是这种间接热点往往相对来说是比较分散的,而且持续性相对是比较弱的,所以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可能短期是有一个资金的持续关注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会特别长,同时强度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看股价的话,最近这一段时间它的股价出现连续两个涨停之后的继续上涨的动力,其实是比较衰竭的。所以我们在关注的时候,相对来说要谨慎一些,不要给它的估值过高或者是未来的预期过高。
在广大国内消费者还在为纯电动汽车值不值得买而争论不休时,上到国家战略下至企业发展却早已开始了氢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虽然此前许多人在讨论纯电动汽车时就曾说过,氢燃料电池汽车才是零排放的最优选择,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但在诸多报道中,无论是从战略布局还是技术研发层面来看,与中国有实质性联系的信息却很少,更多的还是日韩车企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产生这样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日韩汽车工业在整个氢燃料汽车研发上确实占有一定优势,其次在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与推广普及上,日韩系车企做得更加成功。而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大多还只局限于商用车领域,自然不太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1
最先普及商用车
直到今年五月我国总理访日期间前往北海道,参观了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之后,氢燃料电池汽车又再次在国内掀起了热议。其实一直以来,我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都在《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要战略纲要中,也均被确认要大力发展。
甚至早在2004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亿华通科技公司,就已经开始参与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相关科研项目。2008年,亿华通与福田汽车共同推出3辆氢燃料客车为北京奥运会的赛事做接待服务工作;2009年,客车业的龙头企业宇通也研发出了第一代增程式燃料电池客车,之后国内便陆续出现了一些其他客车企业推出氢燃料电池样车的消息,但在整个商业化进程中,福田欧辉氢燃料电池客车所取得的成果是最引人注目的。
2016年,福田欧辉氢燃料电池客车获得某运营企业100台订单,成为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商业化订单。紧接着在2018年年初,49辆福田欧辉氢燃料电池客车、25辆宇通氢燃料电池客车又中标张家口公交项目,并于上半年投入运营,成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氢燃料公交车订单。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具备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宇通客车、福田、上汽集团、上汽大通、申龙客车、中植汽车、金龙客车、东风、飞驰客车、奥新、南京金龙、青年汽车、蜀都客车,共13家。在2018年的第一季度,国内也已实现批量商业化运营燃料电池车,但基本都是以氢燃料电池客车、公交车、物流车等商业车为主,并没有什么家用车出现。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其实与阻碍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异常相似,除了电池本身的技术限制,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另一重要制约因素。我们都知道,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因氢本身极不稳定,氢燃料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困难重重,而且产氢地往往与用氢地相隔遥远,运输成本很高,再加上加氢站的投入,成本便进一步飙升。所以对加氢站依赖度小、行驶路线和停放点相对固定的轻型货车、中大型客车等商用车也就成为了氢燃料电池最先普及的领域。
2
加氢站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个健康的汽车市场终归需要商用车与乘用车共同协调发展才行。所以在基础设施配套上特别是在加氢站的建设上,中国也在不断蓄力。上个月末,国内就接连爆出一系列关于建设加氢站的消息。譬如在安倍访华期间,中日双方就签署了52项协议,其中有一项就与氢燃料发展密切相关,便是“日本JXTG能源集团与中国石化集团在第三方市场共同建设氢燃料加气站”。
虽然双方合作是在第三方市场建设加氢站,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就是花钱练习培训、积累经验嘛。毕竟根据我国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来看,2020年、2025年、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要分别达到5000辆、5万辆以及100万辆,全国加氢站在2030年时要达到1000座,但目前我国运行的加氢站仅有17座,在建的也只有45座而已。
可一旦有了中石化的加入,局面就变得不一样了。作为在全国拥有无数个加油点且资金雄厚的国有企业,如若将来可以在现有加油站内布局加氢站,不仅有利于推进氢燃料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可进一步扩充中石化的业务范围,增加收益。对于这些利益点,中石化当然也能意识到,不然去年年底中石化、中石油也不会与佛山市、云浮市签署加氢加油合建站项目协议了。据悉,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目前已经完成近10个油-氢混建的地址选择,现已启动两座。
在今年10月22日,中石化与亿华通也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氢气供应、车辆加氢、加氢站运营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合作。所以说,中国石化在加氢站建设方面已经开始行动。
除了国有企业,在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中也有积极的布局者。10月24日,长城汽车就宣布,已入股世界领先的德国加氢站运营商H2 MOBILITY,并成为该公司第七大股东。按照长城的说法,他们将和H2M合作共同推进欧洲、中国乃至全球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H2M在德国拥有超过50座加氢站投入运营,还有40多座加氢站项目正在进行中,也就是说,在加氢站的建设与商业运营上,H2M拥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参考的经验,而长城汽车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去吸收这些经验,也算是走了一步很聪明的棋。为将来长城汽车在中国国内建立有竞争力、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加氢站基础实施网络增强了话语权,也奠定了基础。
H2M在德国已经运营(绿色)及在建加氢站(蓝色)示意图
不过长城汽车的这一招式其实在早两个月前,就用过一次了。在8月份时,长城汽车收购了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51%的股份,成功控股上海燃料电池。至此,长城汽车具备了为各种应用开发和部署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燃料电池驱动技术。
其实上到国家政府,下至黎明百姓,他们都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非常广阔,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汽车动力的最终形态。但其实我们谁都无法确切预知,将来的汽车市场究竟会怎样发展,也许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只是我们所知知识的局限,所以要多条腿走路才能更自如的应对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