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固态电池是后锂电时代的必经之路 未来有望超速发展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6 17:57    点击量:
传统液态锂电不会是动力电池的技术终点。众所周知,能量密度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第一指标,随着我国电动车市场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助跑”转换,政策对于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导向已经明确。工信部指明:“到2025年、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分别需达到400Wh/kg、500Wh/kg”,这一技术指标已接近传统锂电池能量密度天花板。同时,随着电动车销量的增长,自燃爆炸等安全事故频次也明显增加,这背后传统锂电采用的可燃性液态电解质难辞其咎。在能量与安全性能上,当前锂电池技术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传统的液态电池绝不会是技术的终点。
 
 
 
固态电池是后锂电时代的必经之路。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性能方面,不可燃烧的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固态电池在根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能带来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开发难度上,锂硫、锂空气等新型电池需从整个电池结构入手,而固态电池的核心在于固态电解质,升级路径更加简单方便。此外,锂硫、锂空电池负极均使用金属锂,而金属锂负极更易在固态电解质中兼容,因此固态电池同时也是锂硫、锂空电池的过渡平台。纵观未来技术方向,固态电池已成必经之路,其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已成为科学界与产业界的共识。
 
 
 
产业化尚处早期,未来有望超速发展。固态电解质的低离子电导率与高界面阻抗限制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倍率性能,当前尚未有足够成熟的市场化产品。按照电解质材料的选取,固态电池可分为三大类:聚合物体系工艺最成熟,但性能上限制约发展;氧化物体系中薄膜型电池的难题在于容量扩充与规模化生产,而非薄膜型电池综合性能优异,是当前开发的热门;硫化物体系则处于发展空间巨大与技术水平不成熟的两极化局面。综合来看,虽然每一类固态电池体系都有较为棘手的问题需要攻坚,但目前实验室产品的性能已颇具潜力,且在全球范围内资本一致看好与龙头车企多方布局下,固态电池技术有望获得超速发展。
 
 
 
步步为营梯次渗透,阶段发展之路已经明晰。展望未来,固态电池将遵循阶段发展的路径,技术上步步为营,应用上梯次渗透。电池的结构将逐渐减少液体的使用,向无液体的全固态电池迈进;应用领域上,有望率先发挥安全与柔性优势,应用于对成本敏感度较小的微电池领域,如RFID、植入式医疗设备、无线传感器等;随着技术进步,再逐渐向高端消费电子渗透;而等到产品足够成熟后,最终切入电动车与储能市场,实现下游需求的全面爆发。
 
 
 
投资建议:固态电池望为新能车的未来保驾护航,关注进行前瞻布局的动力电池公司。毋庸置疑,锂电产业链是一个可以至少看10年的行业,而新技术的开发与崛起也将不断强化行业的估值与前景。固态电池是距离商业化应用最近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未来料将为新能车行业带来新的爆发点与关键性技术保障。当前已有部分上市公司布局固态电池相关业务,固态电池产品已逐渐进入投资视野。相关标的推荐宁德时代,建议关注赣锋锂业、珈伟股份、天齐锂业等。
 
 
 
风险提示:固态电池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相关政策波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来源:东方财富网)
 
 
 
亚化咨询《中国锂电月报》提供中国锂电产业链的行业信息与精准分析评论,内容覆盖上游的锂资源、碳酸锂,中游的锂电关键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铝塑膜)和电芯制造,下游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及新能源汽车。《中国锂电月报》于每月第一个星期三以PDF电子文档格式出版,并发送到客户指定的电子邮箱!
 
 
 
《中国锂电月报》分为免费版与付费版两种。与免费版相比,付费版的区别在于包含有月度更新的锂电关键材料项目表,包括以下产品:
 
 
 
1. 锂电正极材料项目表(月度更新)
 
2. 锂电负极材料项目表(月度更新)
 
3. 锂电隔膜项目表(月度更新)
 
4. 锂电电解液项目表(月度更新)
 
5. 六氟磷酸锂(及LIFSI和LITFSI)项目表(月度更新)
 
6. 铝塑膜项目表(月度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