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哪些?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0 22:19
点击量:次
1、启动发动机时,为启动机提供强大电流,同时向点火系等用电设备供电,使发动机能顺利启动。
2、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储存发电机多余的电能。
3、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或全车用电量过大时,蓄电池协助发电机向全车用电设备供电。
4、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点火系会产生1.5~2万伏的高压,同时,有些磁感应式传感器也会产生上千伏的高压,蓄电池的作用还有滤除这些高压,以免电子设备被高压击穿,保护ECU等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1.3、蓄电池的结构
1.3.1、结构
不管哪种蓄电池,其结构主要由:外壳、正极板(组)、负极板(组)、隔板、接线端子、电解液(由纯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及上盖等组成
铅酸蓄电池的核心部分是极板和电解液,蓄电池通过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稀硫酸)产生电化学反应建立电动势、进行放电和充电过程。
1.3.2、极板
极板分为正极板和负极板,在正负极板之间有隔板。
将一片正极板和一片负极板浸入电解液中,便可得到2V左右的电压。为了增加蓄电池的容量,将多片正、负极板分别并联组成极板组。安装时正、负极板相互嵌合,中间插入隔板后装入蓄电池壳内,就形成了单格蓄电池。再将单格蓄电池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就组成了不同电压和不同容量的蓄电池。
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
二氧化铅()在空气中化学活性比较稳定,极板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一般约为2年)。也就是说蓄电池在不加电解液的情况下可以保存2年,在两年内加注电解液半小时后即可使用。如果一旦保存期超过2年,在使用前加好电解液后要进行约10~13小时的充电,蓄电池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的使用状态。
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纯铅()。
由于纯铅化学活性高,当接触空气或水后容易发生氧化,生成氧化铅,从而降低其活性。因此制造过程中在铅粉中加入了松香、油酸和硬脂酸等抗氧化剂。
1.3.3、电解液
电解液在蓄电池的化学反应中起到离子间导电的作用,并参与蓄电池的化学反应。
电解液是由纯硫酸()与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密度一般为1.24~1.30g/。
电解液的密度对蓄电池的工作有重要影响。密度大,可减少结冰的危险并提高蓄电池的容量,但密度过大则黏度增加,流动性变差,使极板的渗透性变差,反而降低蓄电池的容量,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不同地区,电解液的密度会稍有不同。不过在正常的使用中电解液不用调整。
1.3.4、隔板
为减小蓄电池的内阻和体积,防止正、负极板接触而短路,通常在正、负极板之间插入隔板。
隔板一般是用微孔橡胶、微孔塑料、玻璃纤维等制成,以便电解液的渗透,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氧化性。
1.3.5、外壳
外壳用来盛装电解液和极板组,多采用整体式结构,一般不可拆修,上面只有一对极桩和与单格数相等的加液孔。免维护蓄电池没有加液孔。
2、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一般有两种:恒压充电和恒流充电:
2.1、恒压充电
恒压充电也叫定压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恒定不变,电流随极板上电压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直至到0(不充电)为止。在汽车上发电机对蓄电池的充电就是这种方法。
恒压充电的优点是:充电速度快,充电时间短,充电电流会随着蓄电池电压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到零,使充电自动停止,不必人工调整和照看。
恒压充电的缺点是:充电电流大小不能调整,所以不能保证蓄电池彻底充足电。
这是因为极板表面的活性物质和电解液进行化学反应后,蓄电池电压就会上升到额定电压,致使充电电流降低到零,而极板内部的活性物质并没有完全参加充电的化学反应,如果极板内层的活性物质长期不能与电解液进行化学反应,就会生成一种白色粗晶粒硫酸铅,简称“硫化”现象,主要发生在正极板上,直接表现就是蓄电池的容量大大降低(即存电量减少)。“硫化”现象如果不严重时,可以通过“过充电”的方法来消除。如果严重将是导致蓄电池寿命终止的主要原因。所谓的过充电的方法就是下面要讲到的“恒流充电”。
2.2、恒流充电
“恒流充电”也叫“定电流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恒定不变,而充电电压可以调整。通常用充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都采用这种方法。
恒流充电的优点是:充电电流可以任意选择,能使蓄电池完全充足电,有益于延长蓄电池的寿命,可用于初充电、补充充电和去“硫化”充电。
初充电是指:普通蓄电池在使用之前先加足电解液,放置4~6小时后进行的充电,通常充电时间较长,需30~40h左右。因普通蓄电池基本淘汰,所以这种方法不再使用。
补充充电是指:对使用中的蓄电池在无故障的前提下,为保持或恢复其额定容量而进行正常的保养性充电。对存放期超过2年的干荷电蓄电池进行使用前的充电也属于补充充电。补充充电的时间一般是10~13小时。
汽车上正常使用的蓄电池一般应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补充充电,对于长期停驶的车辆每个月应进行一次补充充电,经常短距离行驶的车辆如果发现前照灯灯光暗淡、起动机运转无力、喇叭声音嘶哑时应随时进行补充充电。
去“硫化”充电是指:为消除蓄电池极板轻度“硫化”而进行的一种排除故障性的充电。其方法如下:
先用补充充电的方法将蓄电池充足电,然后用20h放电率放完电,也就是放电至蓄电池端电压下降到10.2V左右时,再用补充充电的方法充足电,如此反复循环数次,如循环数次后,启动机仍然运转无力,前照灯暗淡,就只有更换蓄电池了。
恒流充电电流的选择:恒流充电时,充电电流应根据蓄电池的容量进行选择,通常是蓄电池容量的1/10。如蓄电池的容量是60Ah,充电电流就选择6A。当蓄电池充足电后,再进行适当的“过充电”,应选择蓄电池容量的1/20,选择3A再充电1~2h对蓄电池更好。
恒流充电的缺点是:充电时间长,一次充电时间:初充电30~40h(指普通蓄电池使用时第一次充电),补充充电10~13h(指保存期超过2年的蓄电池或对正在使用的蓄电池进行维护充电),并且需要随时调整充电电流,一般2小时需要调整一次。
恒流充电虽然比较麻烦,但对于极板“硫化”现象不严重的蓄电池,这种充电方法非常有效,也是消除蓄电池极板“硫化”的唯一办法。
目前市面销售的很多充电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充电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很多充电机都有“维护功能”、过充电(去硫化)功能、自动调整充电电流等功能,而不需要经常调整充电电流。
3、蓄电池的使用、维护与更换
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正常情况应在四年左右(指免维护蓄电池和干荷电蓄电池),如果保养的好,可以延长到七年,甚至八年以上。有些朋友的爱车蓄电池使用不到四年就更换,更有甚者使用才两、三年就不得不换,既造成浪费又使车辆使用成本增加,更让车主担心爱车会抛锚在半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蓄电池的维护保养不够,导致蓄电池的早期损坏所致。
3.1、蓄电池的正确使用
(1)安装和搬运蓄电池时,应轻搬轻放,不可敲打或在地上拖拽。蓄电池在车上应固定牢靠,防止行车时振动和移位。
(2)大电流放电时间不宜过长,即每次启动发动机时,使用起动机的时间不应超过5s,相邻两次启动时间应间隔15s。如果连续三次启动发动机失败,应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次启动,不能长时间使用起动机。
(3)充电电压不能过高。即蓄电池不能长期的过充电,长期过充电会使蓄电池电解液消耗过快。还会使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大量脱落,造成蓄电池早期损坏。这主要是指车上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能过高(正常值应是:13.6~14.5V之间),如果发电机输出电压超过规定值,大多是因为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的故障所致。对于消除极板“硫化”现象的过充电除外(因为是短时间“过充电”)。
(4)充电电压不能过低,充电电压过低就会造成蓄电池亏电,蓄电池长期亏电或不及时充电,极板就会产生“硫化”现象。降低蓄电池的存电量。
3.2蓄电池的维护
(1)经常清除蓄电池表面的灰尘污物,如果发现电解液溅到蓄电池表面,应用抹布蘸水擦净,或者直接用水冲干净。表面灰尘或污物过多会产生静电,这些静电会造成蓄电池的自行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