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生产过程复杂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2 13:53
点击量:次
怎么来保证电池包的系统安全呢?”马俊峰讲到,“应该是从整车开始,在整车设计的时候电池包企业就要介入。从主动角度来说,安全问题,要将电芯、BMS(电池管理系统)、线速、系统设计等都结合在一起,这是需要我们做的技术。从被动角度来说,如果电池真出问题了,就要考虑如何保障车上的人安全逃离,所以在设计上要尽可能地延缓事故的蔓延速度。我们在考虑几项技术,一个是外部短路的管控,还有组间的隔离,某一个电芯一个组出了问题,就不能很快地蔓延到其他的地方;还有电池包对防火性能的处理,国际上有标准,什么情况下人员是在不同的事故环境下,从车内逃离出来,都是有标准的。”
马俊峰介绍,波士顿电池在之所以选择三元锂池技术路线,是因为电动汽车有轻量化的发展方向,Ekg 指标已经决定了要寻找高能量密度的技术路线。从现在看,三元材料相对来说是可以量产、能源密度高、低温性能达到一定水准的材料,目前波士顿三元锂电池成组以后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25Wh/kg 左右。
“安全跟电池材料的关系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应用的场景。”马俊峰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一路狂奔,出事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因此反思电池安全问题是有必要的。从哪些角度可以保证我们现在这个行业发展会更好,怎么保证车辆不发生大事故,或者说即使是发生了着火、爆炸的事故,如何保证车上的人能够安全离开?这就需要考虑电池热管理方案。”
“电池的安全关键还是要看使用。电池的散热如果做得好,不管什么材料都相对安全。某些概念误解引发了对个别材料的偏见。我们应该要研究散热机理,加强热量管控,尽量将热量释放出去,电池才会更安全。”聂亮讲述了对三元电池的看法。
在聂亮看来,业界对安全性的夸大担心,造成了“暂缓三元材料使用”的局面,这也许还会吓跑投资者们。“我们要用事实说话,下一步的技术提升研究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聂亮说,首先要承认电池都存在不安定因素,哪怕做到1ppm,甚至0.3ppm,电池都有可能出现燃烧的情况。所以就要看电池PACK 了,做好PACK 就能防护好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情况是车先烧起来,而不是电池先烧起来,这就需要对电池做好隔绝措施,如整车的内饰织物等。
“技术从来不是问题,就怕没有信心!”聂亮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要一个积累过程,2016 年~ 2020 年这个阶段的发展很关键。新能源车辆在国家坚定的扶植下,终于迎来了曙光,行业、企业等都应保持信心,齐心协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一直走下去。”
“电池主要由四部分材料组成:正级,负级,电解液和隔膜。电解液一般是有机溶剂,也是最先着火的。业内争论安全问题,不应该在正级三元材料上,而是品质方面的管控。电池起火主要是里面的热量积聚在一起没有办法扩散出去,只要想办法尽快地把热量释放出去也可以做到很安全。”宋华杰说。
宋华杰介绍,比克电池最初主要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后来基于轻量化和能量密度两点考虑,逐步替换成三元材料。国家要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2020 年达到300wh/kg,靠磷酸铁锂比较困难,所以选择三元材料方向。比克电池成组以后能量密度约为120 ~ 130wh/kg。
关于安全性,宋华杰从三个部分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单体的结构来说,做结构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电池一旦发生了失效,怎么能够自己保护,自己预防。举个例子,现在用的18650 电池,就设有一个防线,设计了CID,电流截流装置,一旦电流过大会自动断开。
第二,关于材料选择,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改性,以确保安全。比如电解液是最容易出事的,可以添加一些添加剂,通过研发,添加阻燃剂、增加陶瓷隔层,对正级添加一些稳定结构元素等。
第三,锂电池的生产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注意几个工序中的问题。生产车间的温湿度和粉尘、金属异物,尤其是金属异物,会使制造过程中出现电池内短路现象,要知道电池最危险的就是内短路,发生了内短路正负级会解除导致电池失效。此外,电动车使用过程中不是单个电池,而是成千上万的电池进行串并联,进行DMS 设计的时候要进行温度管控,一旦哪个模组出现了问题,就能迅速进行报警,预警是DMS 需要加强的。电池做出来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安全监测,而不是做完了就出厂。
同时,宋华杰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监管,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对电池产品进行测试。并且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一个新的标准,或者是对已有的标准及时进行修订,加严标准的控制,用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