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六种常见锂电池类型以及它们的主要性能参数
开路电压,顾名思义,即电池外部不接任何负载或电源,测量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即为电池的开路电压。工作电压,与开路电压相对应,即电池外接上负载或电源,有电流流过电池,测量所得的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由于电池内阻的存在,放电状态时(外接负载),工作电压低于开路电压,充电时(外接电源)的工作电压高于开路电压。
电池容量 (Ah)
能够容纳或释放的电荷Q,Q=It,即电池容量(Ah)=电流(A)x 放电时间(h),单位一般为Ah(安时)或mAh(毫安时)。
比如车内蓄电池标注16Ah,那么在工作时电流为1A的时候,理论上可以使用16小时。
电池能量(Wh)
电池储存的能量,单位为Wh(瓦时),能量(Wh)=电压(V)×电池容量(Ah)。
为标识为3.7V/10000mAh的电池,其能量为37Wh,而如果我们把4节这样的电池串联,就组成了一个电压是14.8V,容量为10000mAh的电池组,虽然没有提高电池容量,但总能量确提高了4倍。
(写到这儿笔者看了一下自己的充电宝标识,特意搜索了下民航规定不能携带超过160Wh…)
复习了高中知识,我们下面来一点干货...
能量密度(Wh/L & Wh/kg)
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池释放的能量。
如果是单位体积,即体积能量密度(Wh/L),很多地方直接简称为能量密度;
如果是单位质量,就是质量能量密度(Wh/kg),很多地方也叫比能量。
如一节锂电池重300g,额定电压为3.7V,容量为10Ah,则其比能量为123 Wh/kg。
根据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我们可以大概对动力电池发展趋势有一个概念,下图所示,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电池单体比能量要达到350Wh/kg
功率密度(W/L & W/kg)
将能量除以时间,便得到功率,单位为W或kW。同样道理,功率密度是指单位质量(有些地方也直接叫比功率)或单位体积电池输出的功率,单位为W/kg或W/L。
比功率是评价电池是否满足电动汽车加速性能的重要指标。
比能量和比功率究竟有什么区别?
举个形象的例子:
比能量高的动力电池就像龟兔赛跑里的乌龟,耐力好,可以长时间工作,保证汽车续航里程长;
比功率高的动力电池就像龟兔赛跑里的兔子,速度快,可以提供很高的瞬间电流,保证汽车加速性能好;
下面的参数稍微有点绕口...
电池放电倍率(C)
放电倍率是指在规定时间内放出其额定容量(Q)时所需要的电流值,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池额定容量的倍数。即:充放电电流(A)/额定容量(Ah),其单位一般为C ( C-rate的简写),如0.5C,1C,5C等
举个例子,对于容量为24Ah电池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