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动力电池安全标准,高质量发展电动汽车产业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08 08:29
点击量:次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远景集团CEO张雷提交了《强化动力电池安全标准,高质量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建议,建议政策应引导全行业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标准,从统一国内外标准、充分应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方面夯实动力电池安全基础,助力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案由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并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制造业与实体经济领域角力的重点领域。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5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据彭博社预测,2025年全球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100万辆,2030年将达3000万辆,而中国将持续占据全球市场销量的50%左右。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已形成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到中游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整车设计制造,再到下游充电设施基础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并成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
在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发生多起电动汽车着火的重大安全事故。在数次起火事故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池品质不良导致电芯短路从而引发电池“热失控”,电池内部温度将急剧升高,最终电池发生剧烈燃烧或爆炸。
无论从遏制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总量,保障用户生命与财产安全,还是保护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都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动力电池的安全事故从绝对数量上来讲势必会大幅度增加。电动汽车安全,特别是动力电池安全,成为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在市场占有率和增速方面引领全世界的情况下,中国更应当抓住契机,补齐安全短板,夯实安全基础,体现电动汽车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在未来相当时间内,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案据
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频发背后存在着诸多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标准与法规在电动汽车安全,特别是动力电池安全设计及管理上缺少正向激励措施,造成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缺乏足够动力,以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动力电池及相关产品。传统汽车行业有成熟的安全标准(企标/国标)、行业规范及法规发展汽车安全,但在电动汽车领域,依旧缺乏有效的正向激励措施。
(2)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较新,针对动力电池及其产品的行业标准和国家强制标准不完善,和国内外安全测试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动力电池安全性弱于国外同类产品,与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目标存在提升空间。反观德国,日本,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相关部门与厂商正携手ISO,IEC,VDA等国际机构组织主机和零部件企业,探讨测试标准和强制法规,以合理有效地验证车辆不同使用工况下的安全与可靠性要求,影响行业游戏规则制定。
(3)电动汽车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确保车辆的健康状态,没有利用全生命周期数据预测电池非线性拐点,从而做到预防性维护。同时缺乏与车主之间的信息互动,结合环境系统的数据(温度、气象)为车主提供驾驶行为提醒,做到主动预防措施,引导驾驶行为,达到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