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最佳的保存方法有哪些?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13 20:48
点击量:次
不管是镍氢电池还是锂电池其实都一样。当过充发生时,毫无疑问电流转化的热能会大量散发出来,从而导致锂电池正极电解质发生反应,消耗锂电池的最大电容量,当热量积攒到一定程度时,起火、爆炸这类事件都是有可能发生。
面对安全性如此低的事情,自然手机厂商们和充电器厂商们不会坐视不管。毕竟当用户发生安全问题时倒霉的一定是他们,所以在给手机充电时有了许多的讲究,尤其是以现在主流的以USB口进行充电的手机和充电器都非常有讲究。
1特点
1.1钴酸锂
LiCoO2是最早商业化的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于其研制技术成熟、能量密度较高,仍是目前3C领域产品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LiCoO2的理论比容量274mAh/g,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4.35V(vs.Li+/Li)的放电比容量可达160mAh/g}4.5V(vs.Li+/Li)的放电比容量可达170mAh/g以上。以LiCoO2作为正极的18650电池单体,其容量和能量密度分别可达2.6Ah和205Wh/kg。
然而,在高电压下LiCoO2材料结构不稳定,易与液态电解液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热失控发生,因而限制了其在动力领域的应用。近些年,主要从LiCoO2材料掺杂、表面惰性材料包覆入手,对材料进行改性。
1.2锰酸锂
立方相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04具有4.0V的放电平台,其理论比容量148mAh/g,实际可逆比容量能可达120-130mAh/g。以LiMn204作为正极的18650电池单体,其容量和能量密度分别可达1.5Ah和120Wh/kg。然而,LiMn204材料存在高温循环性能不佳的问题,原因可能为:
(1)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因Mn3+的Jahn-Teller效应使LiMn204由立方晶系变为四方晶系,从而引起材料晶胞体积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电池的体积发生改变、材料颗粒彼此接触不紧密;(2)在过充或热效应下,材料表而温度快速上升,使电解液发生分解。
近年来,研究者尝试了多种手段对LiMn204材料进行改性,包括:
(1)氧化物包覆Park等。通过在LiMn204材料包覆一层两性氧化物薄膜,以减少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
(2)金属阳离子掺杂。如Co3+、Fe3+、Mg2+等;
(3)降低LiMn204材料比表而积缩小比表能可相应减少电解液与活性物质间的接触,从而降低电极与电解质间的分解反应速率。
过充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手机在显示电量已满的情况下还在继续为手机电池进行充电,这种时候我们就称手机正发生过充。在电池电量已满的情况下继续充电会导致正极材料结构变化,造成容量损失,而其分解放氧与电解液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最坏的结果自然就是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