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SEI对锂电池有哪些影响?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15 16:07    点击量:
 SEI的作用要从其本身的特征来进行分析,其特点是:①SEI是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中间的一个界面层,将两者分隔开来。②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征;③Li+可以顺利通过(锂离子优良导体),而电子却无法通过。
 
  SEI对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SEI于首次充放电间完成,形成伴随部分锂离子的消耗,锂离子被消耗造成的就是电池不可逆容量的增加,就降低了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效率。
 
  第二、SEI膜具有有机溶剂不溶性,在有机电解质溶液中能稳定存在。部分电解液中有PC存在,PC容易共嵌入负极材料对电极材料造成破坏,而如果能在电解液中添加合适的外加剂促使SEI形成,则能有效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避免了因溶剂分子共嵌入对电极材料造成的破坏,因而大大提高了电极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第三、SEI允许锂离子通过而禁止电子通过,一方面保证了摇椅式充放电循环的持续,另一方面阻碍了锂离子的进一步消耗,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SEI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SEI的形成主要受电解液成(Li盐、溶剂、外加剂等)、化成(首次充放电)电流大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电解液成分的影响。Li盐、溶剂成分的不同,导致SEI成分各异,其产物的稳定性也就不同。
 
  二、化成电流的影响。化成充电电流较大时,高电位无机成分先形成,其次发生锂离子的插入,最后才是有机成分的形成。化成电流较小时,SEI膜的有机成分则很快开始形成。
 
  三、锂离子电池在-20℃下化成形成的SEI致密性很好且具有较低的阻抗,非常有利于电池的使用寿命。过高的温度会降低SEI的稳定性,影响电池循环寿命。
 
 
  SEI在锂电池热失控下的反应
 
  SEI由两层物质构成,内层主要成分是Li2CO3,而其外层主要成分是烷基碳酸锂如(CH2OCOLi)2等。当电池内部温度为80-120℃时,外层逐渐发生分解,放出热量生成气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SEI热解反应中,其反应温度和放热量与锂盐种类、溶剂组成、负极活物质及电池循环次数有关。
 
  (CH2OCOLi)2→Li2CO3+CH2=CH2+1/2O2+CO2
 
  Li+(CH2OCOLi)2→2Li2CO3+CH2=CH2
 
  正极有没有SEI呢?
 
  最新研究表明,在正极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固液界面上也有膜形成,膜的厚度比负极SEI膜要薄很多,约为1-2个纳米。由于正极材料电势较高,有机电解液的还原产物很不稳定,而无机产物如LiF则能够稳定存在,成为正极SEI膜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