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26 19:51
点击量:次
此前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考虑到电池行业周期长,技术累积和突破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动力电池要取得革命性突破,难度不小。预计5-10年内还将以锂电池为主,向第三代锂离子电池发展。”
“今后10年内,不管是锂电池还是燃料电池都有机会,5-10年内还将以锂电池为主,如锂硫、锂空电池是未来研究的方向,需在负极材料、正极材料以及电解质上下功夫。20年之后,我个人认为燃料电池将成为大趋势。”邱新平表示。
“尽管氢燃料电池在日本成本降低很多,性能提高了不少,但从研发层面而言,国内的技术积累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中科院电工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陈永翀对记者坦言,“现在讨论未来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路线,更多的还是局限在电池材料的选择上,如磷酸铁锂、三元锂等,但这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应立足于电池的大结构研究,立足于安全性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系统循环寿命大幅延长上,开发新型动力电池。”
“未来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还是要根据市场来定,只要是安全快充、成本低、寿命长的电池都应该鼓励发展。” 同时,陈永翀进一步表示,“我们要立足基础科学,看准方向后持续研发,不要忽冷忽热,也不能随风倒,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实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近两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呈井喷式发展,带动了动力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以2015 年为例,全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 倍。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以及各公司公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约16吉瓦时,预计今明两年新投产能20吉瓦时,2016 年年末将达到32吉瓦时。
与电动汽车的火爆相呼应的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产地。
动力锂电池产业链成为2015年募投最为密集的领域,比亚迪、杉杉股份、德尔家居、大东南、赢合科技等上市公司纷纷定增投入锂电池产业链,动力锂电池产能极大扩充。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锂电分拆,准备单独上市。”记者从天能集团获悉,“‘十三五’期间,天能也在努力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300-400瓦时每千克。同时在充电时间、安全性上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