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具有更高容量的新型电极材料。最近,科学家们报道了一系列除了商业化石墨阳极之外的新型阳极材料,包括Si、SnO2、Fe2O3等。这些阳极材料与石墨相比具有更高的初始容量。然而,这些大容量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是一个新问题,这将导致快速容量衰减。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设计纳米结构材料以解决体积变化大的问题,但是纳米材料也有一些局限性,如抽头密度低,不利于实际应用。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小明说:“鉴定出的新型阳极材料CaV4O9微花显示出非常有希望和令人兴奋的特性。”研究人员发现,当用于锂离子电池时,CaV4O9微花阳极可以显示大约700mAh g-1的可逆重量容量,大约是商业石墨的两倍。当高质量负载量为4.4毫克CM-2时,它可以显示出高面积面积的2.5 MAH CM-2。更重要的是,它显示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研究人员展示了一个稳定的循环超过400个周期,面积容量超过1.5毫安CM-2。
质量负载和面电容是电极的重要参数。在实际应用中,高质量负载和高面积容量是必要的。然而,以往对大容量阳极的研究大多只提供极低质量负载水平(<1.0mg cm-2)下的电化学性能。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数据,如循环稳定性和速率能力看起来非常好,非常有前景,但实际上低质量负载伴随着低面积容量远离实际应用的水平,”小明解释道。“我们在高质量负载和高面积容量下的结果表明,CaV4O9微花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阳极材料。
美国西北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新材料是掺有铬和钒元素的锂镁氧化物,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可使电池容量大幅提高,并且性能稳定,不会迅速退化。
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锂、氧和一种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为正极,其中过渡金属负责储存和释放电能,其性质决定着电池容量,目前常用的是钴。此前曾有研究发现,用镁取代钴可以提高容量、降低成
本,但电池性能退化太快,两轮充放电后就大幅下降。
西北大学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为锂镁氧化物材料建立了详细到单个原子的结构模型,分析充放电过程,发现其中的氧也会参与存储电能,因而容量较大。
研究人员随后尝试了将不同元素掺入锂镁氧化物的方案,计算各种混合物的储能效果,发现掺入铬和钒能在保持电池大容量的同时实现稳定性能。接下来他们将在实验室中检验新材料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