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锂动力电池低高温特性你了解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6-11 15:52    点击量:
(1)锂动力电池低温特性:
 
 
 
锂动力电池在不同低温下的放电容量曲线如图1所示,与室温20℃相比,低温-20℃下容量衰减已经比较明显,到-30℃是容量损失更多,-40℃下容量连一半都不到了。
 
从电化学角度分析,溶液电阻、SEI膜电阻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对锂动力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较小;电荷传递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且在整个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变化都明显大于溶液电阻和SEI膜电阻。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随之降低,SEI膜电阻和电化学反应电阻随之增大,导致低温下欧姆极化、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均增大,在锂动力电池的放电曲线上就表现为平均电压和放电容量均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
 
锂动力电池在低温充电过程中的欧姆极化、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将加大,导致金属锂沉积,使电解液分解,最终导致电极表面SEI膜增厚、SEI膜电阻增加,在放电曲线上表现为放电平台和放电容量降低。
 
锂动力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化学反应活性降低,同时锂离子迁移变慢,在负极表面的锂离子还没有嵌入到负极中已经先还原成金属锂,并在负极表面沉淀析出形成锂枝晶,这容易刺穿隔膜造成电池内短路,进而损坏电池,造成安全事故。
 
(2)锂动力电池高温特性:
 
锂动力电池在120℃高温下,锂动力电池的部分正极粘结剂PVdF将从Part1区域迁移到正极表面,造成Part1区域的粘结剂含量下降,即活性材料中粘结剂的缺失,导致电化学反应的能力下降。在Part2区域,因是正极的主体,粘结剂含量正常,高温影响不大,活性材料可以正常进行反应。
 
锂动力电池在85℃下循环,锂动力电池的负极表面出现固体电解质,负极表面被新生成的固体电解质覆盖。当温度上升在120℃时,生成了更多的固体电解质,负极表面被更多的固体电解质覆盖,消耗了更多的活性锂离子,造成锂动力电池容量的下降。
 
3.锂动力电池温度传感器选择及布置:
 
(1)NTC热敏电阻选用要点:
 
在采用NTC热敏电阻采集锂动力电池模组内的温度时,在选择NTC热敏电阻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1)NTC热敏电阻外壳应光洁、色泽均匀、无裂缝、无变形、无严重划伤,每批产品(含引出线)的颜色应一致,无任何腐蚀。在每只NTC热敏电阻的外壳表面应有永久性型号、序号。
 
2)温度范围。根据应用的工作温度范围选择材质不同的NTC热敏电阻,NTC热敏电阻一般由感温头(金属外壳或塑胶外壳)、线材、端子、连接器、环氧树脂或其他填充材料等组成,在选择时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来选择不同材质的NTC热敏电阻。
 
3)精度(整个测量误差±2℃以内)。NTC热敏电阻在整个温度检测范围内线性度好,NTC热敏电阻的特性符合整个参数范围。并要考虑NTC热敏电阻阻值精度对温度检测精度的影响;NTC热敏电阻B常数精度对温度检测精度的影响;NTC热敏电阻热扩散常数C对温度检测精度的影响。
 
精度NTC热敏电阻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是关系到整个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环节。NTC热敏电阻的精度越高,其价格越昂贵,因此,NTC热敏电阻的精度只要满足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要求就可以。决定NTC热敏电阻精度的因素有:
 
① NTC热敏电阻本身的误差。NTC热敏电阻的阻值误差、B值误差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②NTC热敏电阻的感温头与测温对象的接触方式。直接接触的比间接接触的测量精度要高,另因NTC热敏电阻的R-T曲线是非线性的,它不可能保证在很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的精度都是一样的。因此,要想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选定工作场合的中心工作温度点(一般中心工作温度点精度最高,根据R-T曲线的离散性,离中心工作温点越远的温度点,精度误差会逐渐加大)。
 
4)在测量过程中NTC热敏电阻的响应速度快,达到最接近温度时间要尽量短,不能超过10秒,否则在实用性上达不到效率的要求。不同的应用场合要求NTC热敏电阻的响应速度快慢不一,而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导热系数。影响NTC热敏电阻响应速度的因素有:
 
①NTC热敏电阻芯片的热时间常数。热时间常数小的,响应速度快。
 
②NTC热敏电阻感温头外壳材质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高的材料热传导性能优良。
 
③NTC热敏电阻感温头尺寸的大小,感温头尺寸小的,热传导时间会相应短,反应速度会快一点。
 
④NTC热敏电阻感温头内部填充的导热胶,感温头内填充了导热系数高的导热硅脂的会比没填充\填充了导热系数低的导热硅脂反应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