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锂电池频繁爆炸为何越来越不安全?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06 10:34
点击量:次
锂电池的四大主要部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离膜和电解液,当内部出现树状突或者手状的锂离子增长非常容易导致短路或随机爆炸形成明火。一旦电池内部形成树状突,就会迅速加剧,最终可能会刺穿正负极的隔离膜,正如上方图片左侧所示。
为避免下代电池出现自燃现象,科研人员尝试寻找新的方式来防止出现火灾隐患。他们在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中新增了两种化学成分,其中一种成分为硝酸锂,能够改善续航表现,还有一种成分为锂聚硫,可以分解电极。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控制电池内部出现无害的煎饼状产物而并非树状突。此外这两种化学材质还提高了电池的耐久度,在300次电池循环之后,电池容量依然保持99%以上。
而在降低电池工作温度方面,LG在MWC 2017大会上发表的G6采用了电脑里常见的铜质热导管设计,据悉将能把电池产生的热能降低10%左右。
同时,设计更加完善的电池管理系统也能帮助电子设备在电池过热的情况下及时降频,为电池“降温”。
虽然有种种安全问题,但是在电池技术出现重大突破之前,各类锂电池任然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重点是各国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应出台更完善的电池检测机制,同时大家也应正确使用锂电池,切勿对电池踩踏挤压、进行加热
大屏幕、大内存、高速处理器已成为如今智能手机的标配。但是,越来越大的屏幕和主频越来越高的多核处理器却是不折不扣的用电大户。以三星note7为例,它的四核处理器主频高达2.15GHz,运行内存4GB,基本与市面上的主流笔记本电脑性能持平,在保持待机的同时还要处理信息通信,可见对电池的压力是多么的大。
如何提高待机时间?在系统功耗不变的前提下,增大电池容量似乎是唯一的办法。不同于特斯拉使用的18650电池,电子产品上广泛使用的是锂聚合物电池,也就是薄薄一片,表面柔软的块状电池。由于没有硬质外壳的保护,锂聚合物电池非常“脆弱”,过度挤压、过热、内部或外部的穿刺都会使得它发生起火爆炸的危险。
三星1月23日公布了Note 7爆炸的正式调查结果,称第一批次的电池在右上角出现了挤压受损的现象,这和之前第三方机构公布的电池尺寸与电池仓不匹配的结论相符合;而第二批次的电池问题原因出在“正极焊接有毛刺,刺穿电池导致短路起火 ”。这两点又恰恰是锂聚合物的“命门”。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电子设备上出现的“快充”技术也对电池增加了不小的负担。由于快充的电流与电压都比普通充电状态下要高许多,不排除有一定几率在电源管理模块出问题时会导致一些危险事故,同时频繁使用快充还会使电池的寿命缩短。
“手机充电发生爆炸,炸死两小孩”谣言在徐州等江苏多地传开,扬州也有市民在微信群传看事发现场视频。经多次辟谣,事发福建漳浦县,因玩打火机引发,手机充电中电池会不会爆炸?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昨天,记者就此请教专业人士。随着目前充电技术革新,关于手机边玩边充易爆炸的传言不用过于担心,一般不会,除非质量问题。
火遍全国
手机充电爆炸炸死小孩
“看到视频里哭嚎声不断,悲剧背后还有个火遍全国的谣言。”昨日上午,在八里镇一企业上班的顾先生称,他收到了徐州朋友传来的一个视频,视频里有大人痛哭。
顾先生称,打开视频发现像一个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朋友告诉他,这是传了一周的“手机充电爆炸,炸死两小孩”的谣言,一开始以为是真的,后徐州警方辟谣才知道是假的。
“这个视频是谣言,希望告诉更多人,别再信了。”顾先生说,他搜寻发现,这个谣言不仅是徐州,全国各地不少地方在传。
从7月26日至8月2日,全国各地警方都在辟谣。记者查询发现,8月1日,徐州警方“徐州网警巡查执法”就公开辟谣:“徐州网传手机充电爆炸,炸到两孩童?是谣言!”
各地流传的版本,大多是把地区改成了当地,河南、山东等地也是有传播,迷惑性很强,手机充电时电池爆炸引发不少网友恐慌。事实上,早在7月26日,福建事发当地就曾辟谣:“漳浦县旧镇镇桥头村发生一起两名儿童死亡事件,疑因玩打火机引发,事件原因正在调查中。”
充电中的电池会不会炸?
火遍全国的这则“手机充电发生爆炸,炸死两小孩”的谣言,虽经各地警方辟谣,但顾先生却心存疑惑,手机充电中,电池会不会爆炸?
“各地辟谣中,只是称不是因手机充电引起。”顾先生称,他上夜班,回到家后,喜欢将手机充电,一直充到天亮醒来,充的时间比较长,就担心充着充着就炸了。网上关于电池到底会不会爆炸,也是众说纷纭,手机经常不离手,传言越多,心越慌。
手机充电时到底能不能爆炸?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60位微信好友,相信能爆炸的人数比较多,有47位。
“不是发生过电池爆炸吗?外地有呢!”市民秦女士就是认为能爆炸的一位,她和同事也关注到了这一炸死人的谣传,她们都觉得充电中电池容易发生爆炸。
“一家都有好几个手机,最担心的就是爆炸发生在自己手机上。”秦女士说,一看到手机爆炸的传言,就有手机恐惧症,充电过程中总是不放心跑去看几次。
这么多人相信手机充电中电池会爆炸,到底靠不靠谱?昨日,记者就此咨询市区一专业人士刘帅,他表示,没必要大惊小怪,一般不会,现在这种概率极低。
“过度充电的情况都是发生在镍氢、镍铬时代,现在手机使用的锂电池,安全性很高,使用过程中是比较安全的。”刘帅表示,手机充电时也有充电保护,电量达到顶峰之后,安全阀就打开了,可以应对过度充放电、短路、温度过高等问题,及时停止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
对于不少手机爆炸的意外,刘帅表示,那多是使用伪劣产品引发,劣质电芯或是翻新电芯在安全保护方面容易“偷工减料”,一些劣质产品电池有缺陷,也容易引发意外。因此购买和使用手机过程中,首先选择合格的充电装置,不光是手机充电器,还有如影随形的移动充电宝;其次,切勿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这样会给手机带来高负荷的压力。如果手机产生老化现象,或者使用了劣质充电装置,便会导致漏电;第三不要套着手机壳充电,这样充电有可能因为散热不及时而导致发烫,电池损伤,变得越来越不耐用。
“这几年,关于手机电池的谣传不少,如手机辐射会诱发癌症、手机一格电使用时辐射增千倍等。”刘帅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B类致癌物,即射频电磁波与癌症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证据并不充分”。另外,手机辐射强度只和信号强度有关,和它的剩余电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一般来说手机信号越弱,辐射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