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锂离子电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有肿胀现象原因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09 10:06    点击量:
1、锂离子嵌入带来的厚度变化
 
电芯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嵌入负极,引起负极层间距增大,而出现膨胀,一般而言,电芯越厚,其膨胀量越大。
 
2.工艺控制不力引起的膨胀
 
在制造过程中,如浆料分散、C/A比离散性、温度控制都会直接影响电芯电芯的膨胀程度。特别是水,因为充电形成的高活性锂碳化合物对水非常敏感,从而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生的气体造成电芯内压升高,增加了电芯的膨胀行为。所以在生产中,除了应对极板严格除湿外,在注液过程中更应采用除湿设备,保证空气的干燥度为HR2%,**(大气中的湿空气由于温度下降,使所含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而开始凝结时的温度)小于-40℃。在非常干燥的条件下,并采取真空注液,极大地降低了极板和电解液的吸水机率。
 
锂离子电池已非常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它的安全性能绝对应该是锂离子电池的第一项考核指标。对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考核指标,国际上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一只合格的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能上应该满足一下条件。
 
1)短路:不起火,不爆炸;
 
2)过充电:不起火,不爆炸;
 
3)热箱试验:不起火,不爆炸(150℃恒温10min)
 
4)针刺:不爆炸(用Φ3mm钉穿透电池);
 
5)平板冲击:不起火,不爆炸;(10kg重物自1米高处砸向电池);
 
6)焚烧:不爆炸(煤气火焰烧考电池)
 
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的使用,专家们进行了非常严格、周密的电池安全设计,以达到电池安全考核指标。
 
1)隔膜135℃自动关断保护:采用国际先进的Celgard2300PE-PP-PE三层复合膜。在电池升温达到120℃的情况下,复合膜两侧的PE膜孔闭合,电池内阻增大,电池内部形成大面积断路,电池不再升温。
 
 
 
 
2)电池盖复合结构:电池盖采用刻痕防爆结构,当电池升温,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刻痕破裂、放气。
 
3)各种环境滥用试验:进行各项滥用试验,如外部短路、过充、针刺、平板冲击、焚烧等,考察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对电池进行温度冲击试验和振动、跌落、冲击等力学性能试验,考察电池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性能情况。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活性材内为何要加VGCF碳管?
 
1、不管正或负极活性材都会有膨胀收缩的问题,一般负极碳材有20%膨胀收缩率,而像LFP正极材料有6%膨胀收收率。当多次充放电中,其正、负活性材颗粒与颗粒之间接触少、间隙加大,甚至有些脱离集电极,导致电子与离子传输路径断续不连续相,成为死的活性材,不再参与电极反应。因此循环使用寿命下降。VGCF碳管有很大的长径比,即使正、负活性材膨胀收缩后,其活性材颗粒间之间隙,可藉由VGCF碳管架桥连接,电子与离子传输不会间断。
 
2、由于VGCF碳管微结构是中空多管壁,可以让正、负电极吸纳更多的电解液,使得锂离子可以顺利快速嵌入或脱嵌,因此,有利于高倍率充放电。
 
3.VGCF是高强度纤维状长径比大之材料,可增加电极板的可挠性,正极或负极活性材颗粒间之黏接力或与极板间之黏接力更强,不会因挠曲而龟裂掉粉。
 
4.VGCF本质是高导电高导热特性,正极活性材其导电性都不好,添加VGCF以提高正极活性材的导电性,也提高正极或负极的导热系数,利于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