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衰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12 12:55
点击量:次
众所周知,我们的手机都是在电量低于20%的时候发出警示,大部分人都会在这个时候选择为手机充电,而从20%-100%充满我们只使用了0.8次循环充放电,按照这个频率我们两年内对锂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次数为36520.8=584次。笔者在网上找到了两个锂电池循环充放电的例子,一张截图显示的是一块1420mAh的iPhone 4锂电池完成482次循环充放电后,电池剩余电量1147mAh,较比出厂容量衰减了20%
锂电风暴实测不同电芯锂电池50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损耗
另外一个则是来自名为“锂电风暴”的微博提供的数据,从提供的对比数据来看不同电芯类型的锂电池在经历500次充电循环后的寿命衰减,除了其中一种外,其余电芯均能维持80%以上的剩余容量,力神的磷酸铁锂更是基本没有衰减。
有人可能会说笔者的成本论略有瑕疵,按照笔者的推论虽然铅酸电池更换成本提高了,但是每次更换后,电动车的续航可是满血复活了,而锂电池虽然没有更换,但是随着电池容量的不断缩减续航是大不如以前的。
锂电池有产用衰废,锂电池总归是有无法再次用而不得不报废的*,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锂电池寿命。人自诞生之日起已经决定了生命的极限,这是无法改变的,不过,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是否科学可以决定在这一极限内的延展长度;锂电池自下线那一刻起,也已经有了一个生命的上限,同样的,是否科学地使用和保养锂电池决定了锂电池在其生命上限内的延展长度。这个长度,用充放电周期来表示,不同类型的锂离子电池它们天然寿命(即理论上的充放电周期)并不一致,为方便起见,我们用*常用的手机锂电池对此予以说明。
人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锂电池的寿命是“500次”,锂电池原理意义上的“次”指的是循环寿命,也就是一个完全充放电周期,行业内的测试方法是:放电深度×充电次数=循环寿命,在数值上放电深度为80%,至少要充放电625次,即80%×625=500(次)。放电深度指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池放出的容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之所以用80%放电深度,是因为放电深度的高低和充电寿命有密切关系,放电深度过大,电池寿命会缩短。我们在手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当手机提醒电池电量过低时,就要开始充电了。因此说,500次的循环寿命就是锂电池的理论寿命。
由于人们并不能完全注意到及时充电这个问题,所以,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锂电池,厂家在试验条件下测试出的理论寿命,并不一定您的电池就能达到,对于您的电池来说就是:实际充电次数×放电深度=实际电池寿命。循环寿命的概念明确后,我们就能够将其与销售商/消费者所称的“充电×××次”及“充电×年”相区别。
售卖电器或电池上标识的可反复充电次数,都是以80%放电深度为基础的。所以有人听到“500次”的说法就以为一定要把手机的电量放完再进行充电,这个想法理论上不科学,实践中也是错误的,这样做,恰恰会因过充或者过放使电池结构过早遭到破坏,反而缩短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另外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手机厂家通常会对电池做出使用若干年,保修一年的承诺,这一承诺实际上来自于电池制造商,正如本文开头所说,锂电池实际能使用多少年,与锂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紧密关联,除了规定的放电深度(即防过放)及防过充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如电流和电压的大小、环境的冷暖、闲置时的电量保持等。需要指出的是,锂电池的自然寿命终究是有上限的,我们平常说的“延长锂电池寿命”的方法,其实是指,通过对锂电池的正确使用和保养,使锂电池释放更多的可以释放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