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温度是如何影响笔记本电池的呢?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13 09:09
点击量:次
一、0-40℃是最合理的工作环境
笔记本在使用时,湿度、静电、温度等都对它有所影响,但锂离子电池对温度最为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电池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极限环境温度为-20℃~60℃,而0℃~40℃是最合理的工作环境,但要发挥笔记本电池的性能潜力,20℃左右是最佳使用环境。
二、-25℃以下会影响电池寿命
尽管笔记本电池允许在-20℃环境下使用,但这样会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影响甚大,通常情况下,环境温度越低,电池内的活性物的活性越低,电解液内阻和粘度越高,离子扩散越难,电池充放电不易进行。
譬如当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电池充放电效率会大大降低,因而充电速度会非常慢,充满电后的供电时间也只有原来60%左右,当环境温度低于最低温度限制时(例如-25℃),电池电极的反应率非常低,电解液甚至会起凝固点,电池性能可能只有10%,严重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三、60℃以上可能会爆炸
与低温情况一样,如果笔记本电池工作在高温环境下,同样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而且对电池的损害更加严重,譬如由于使用劣质充电器或充电时间太长,使得电池发热量较大,当充电温度超过了最高限制温度时,这会破坏电池内的化学平衡,导致电池材料的性能退化,电池使用寿命降低。
同样的道理,电池在进行放电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使用笔记本的时候,由于电池内部短路或电池设计缺陷,如果工作温度超过了最高界限,电池供电能力下降、使用寿命减退,严重情况还会出现爆炸、燃烧等事故。
笔记本电池充电时间注意,到底笔记本要充电多少时间才是正确的,在充电过程只能够要把握什么?时间多少是否会影响笔记本电池的使用寿命呢?下面就这些问题扩展开,看看对于笔记本中最脆弱的笔记本有什么可以注意的地方。
笔记本电池充电时间
谣传一:新电池的激活
新电池应该用循环充放电的方式来激活电池的性能。
真相:准确地说上述说法并不是谣传。因为有的笔记本电池从生产以后到客户的手里会有一定的时间差,短则一个月,多则半年。对于时间差较长的电池,其电极材料会钝化,因此厂商建议初次使用的电池最好进行3~5次完全充放电过程,以便消除电极材料的钝化,达到最大容量。但一般的这里的充放电不是深度放电,而是浅放电,这里就有一个笔记本电池充电时间的把握问题了。
笔记本电池“前三次”充电
谣传二:当一款新的电池买回来以后,一般会说最好进行三次循环充放电,而笔记本电池充电放电时间应该超过12小时,以便激活电池最大效能。
真相:镍氢电池为了达到最完美的饱和状态,需要经过“补充”和“涓流”过程,这个时间一般在5小时左右。而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特性更是将其深充电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一旦充满,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便会自动停止充电,因此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也没有实际意义的。
有人曾用手机做过试验。在用旅充充电器将电池充满后,转用座充充电器来确认电池的饱和程度。当他发现座充充电器仍然对电池进行充电时,便认为电池仍未达到饱和状态。其实这个测试方法欠缺严谨。原因在于,座充充电器的指示灯并不是检测真正饱和与否的惟一标准,座充充电器的基准电压不一定等于手机的基准电压,因此当手机认为电池达到饱和状态时,座充充电器也许并不这么认为,依然进行充电,但是否充进去,就只有它自己知道了。
只要笔记本电池充电时间放电时间把握得当,则有可能会达到最佳状态
谣传三:只要充电电池使用得当,就会在某一段循环范围内出现最佳状态,达到最大容量。
例如早期的镍氢、镍镉电池,如果使用得当,定期维护,会在15~203个循环点中达到其容量的最大值(出厂容量为1200mAh的镍氢电池在循环120次后,容量有可能达到1200mAh)。
真相:这种说法在日系产品电池中比较常见,在其技术规格书中的循环特性图中通常可以看到。然而对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而言,这种循环的峰值现象是不存在的。因为锂离子电池从出厂到报废,其容量的表现为循环一次少一次,从未出现过容量回升的现象。也许有朋友会问,某些ThinkPad笔记本用户通过深放电,可以恢复电池的容量。实际上那只是测试软件的错误检测而已,电池的实际容量根本没有提高。
笔记本电池使用时间正确的影响的因素是笔记本电池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当然笔记本充电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过还是次于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