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限制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呢?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16 09:54
点击量:次
其实无外乎电池结构的四部分:正极、负极、电解质以及膈膜。
据了解,锂电池的能量下限取决于正极材料,因此提升正极材料的性能才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一直以来,高镍材料被认为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我国对高镍材料的开发较晚,以致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宁德时代此次开发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相比国外同类材料,具有压实密度高、可逆容量高、表面及体相结构相对稳定等特点,打破了日韩等国的技术垄断,提升了国产动力电池的核心竞争力,打掉了动力电池创新路上的“第一只拦路虎”。
打掉创新路上“拦路虎”,动力电池实现新突破
正极材料固然重要,但负极材料也不能忽视。目前,电池大多采用石墨作为负极,但是随着电动汽车对续航能力要求的持续升级,传统的石墨负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硅基负极材料”被认为是传统石墨的优秀“替代者”。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碳包覆技术,在多次循环过后包覆的碳会破碎脱落,致使电池的使用性能不佳。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规范》。作为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业的重要准则,本标准规定了社会流通领域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贮存、运输、转移过程的处理方法及管理措施,确定了废铅酸电池回收的流程和责任主体,明确严禁擅自倾倒电解液以及拆解、破碎、丢弃废铅酸蓄电池,规定生产者应按照《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要求,建立“销一收一”的回收体系,应采取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模式,通过生产者自有销售渠道或专业回收企业在消费末端建立的网络回收废电池,同时要求生产者对其所生产的所有铅酸蓄电池产品进行统一的“信息标识”,并确保信息标识与电池产品具有唯一对应性。
骆驼股份积极响应国家废旧铅酸蓄电池的相关政策,率先推行和落实生产责任延伸制度,全面构建了线上线下电池销售回收运作模式的立体网络。2017年骆驼股份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成立了数十家省级销售子公司地市级销售分公司,销售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网点,更加扎实地推进相关工作。2018年继续在有条件的地市成立分公司,进一步下沉渠道,提升服务。2019年将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拟按照国家废铅蓄电池回收试点方案要求,设立数百个集中转运点及上万个收集网点,全面响应国家试点工作方案。
同时,骆驼股份自2015年起持续投入深度研发,在全行业率先部署应用了铅蓄电池产品二维码追溯系统。通过在电池外壳上激光打印唯一二维码,防伪辨真的同时,对产品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分步收集,后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回收环节都可进行扫码并加载相应信息,跟踪全过程,便于产品质量追溯。结合配套推行实施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的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具备完善的订单管理、干线运输、仓储管理、配送、在途跟踪等功能,实现数据互通和在线监管,为后续对废旧电池回收实行严格追溯管理、杜绝暴力拆解及随意倾倒酸液、最终有效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造美好新生活,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与追求。而“提供绿色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也正是骆驼股份作为储蓄电池领航者的责任和使命。关注“世界地球日”,践行废铅蓄电池回收,与骆驼一起,共同守护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