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锂电池爆炸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21 09:15    点击量:
 
  负极由石墨及各种混合、合成、复合材料担当。石墨分子的空间,是供锂离子储存的空间格子。
 
  充电时,正极的锂离子绝大部分转移至负极的空格内,当负极上锂离子过度积聚到一定极限,锂离子就会溢出,生成枝状晶体,这些晶体生长蔓延,刺破隔膜,使正负极接触,于是短路就发生了,此时的短路会瞬间释放出大量的热,使容易发热的和燃烧的电解质沸腾起来,最终爆炸,称为“热失效”。此外高温、刺穿、击穿、金属屑连通以及车辆碰撞造成对电池的挤压都成为正负极短路出现热失效的原因。
 
  因此,尽管现在一些采用固体聚合物作为电解质的锂电池,因不会漏液降低了爆炸的可能性,但由于锂电池是通过内部化学反应将外界充进的电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到电池,同样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输出的电能,这样的过程会产生温度,一旦温度过高,危险性也就随之而来。
 
  更何况锂电池本身具有自放电的特征,即在电池外界不充、不放的条件下,它内部正在进行程度快慢不一的化学反应,电池性能优异的自放电率低,反之则“自放电率”很高。这种内部的化学反应会使得一部放在桌子上的音乐播放器在关机状态发生自爆炸。
 
  充电放热、放电吸热是锂电池的一个特征,但有时候充电太快也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是因为化学反应来不及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电池升温则是化学能来不及转化成电能所致,因此充电时一般由管理系统而无恙,但放电时反而会出问题。
 
  基于这样的原理,锂电池放电的电流不宜太大,若电流太大、持续时间太长或许会使化学反应剧烈而升温发热,乃至起火爆炸。
 
  事实上,现在宣传的有关于锂电池能快充电、快放电的概念,是相对铅酸电池等快一点而已,但若超出锂电池充放电之极限,危险也许就在不远处潜伏。
 
  至于锂电池到底合适多大电流放电,应由实际来定,但对于汽车行驶工况而言,瞬间大电流放电是常事,这对锂电池来说是个考验。
 
  现在,充放电的过程是可控的,可以通过制造工艺、金属粉末、灰尘、人工等降低危险性,但电池内自身化学反应目前尚难以控制。
 
  由此看来,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是一个微型“活火山”,报废后的锂电池似乎是一个“死火山”。报废后只要不解拆解体,“五大要素”齐全,其化学反应便不会中断,只是程度降低,因此电池回收站将锂电池单独封存,视其为危险物品。
 
  在分析了锂电池的原理、产生故障的因素之后,研发者、制造商需要认清锂电池天使与魔鬼的双重面孔,并需要找到一种办法,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如舞台虎狮表演,必须由驯兽师来指挥,目前锂电池之“兽性”尚未被人们弄清与掌握,在应用于大容量储电及车辆运行恶劣工况之条件下须慎重应对。